余坪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我在四川日報社任圖片主編。白天或執行重大任務,或自行奔赴前方采訪;夜班做版,通宵達旦。連續兩個多月,每天僅有三四個小時的睡眠。同年8月,送往各地救治的傷員陸續返川康復。我開始白天頻繁出入四川省肢殘康復中心采訪,晚上照常夜班。
災難來臨,能否客觀地書寫人類的視覺傳記,直接反映記者的素質、境界和倫理標準。作為攝影記者,我深知“關注人類及其命運”是世界新聞攝影永恒的主題。“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對于命運轉折的記錄,正是記者該做的事。基于此,我以獨立、客觀的眼光,對地震中受到嚴重傷害的孩子進行了10年的追蹤。
我和這些孩子及他們的父母、幫助他們的志愿者做朋友。只有當他們叫我“余叔叔”“余大哥”,而不是“余記者”時,我才有可能走進他們的生活,看到他們生理和心理的康復之路。
與傷痛抗爭而不屈,這些孩子所展示的一切,彰顯出一種人格力量。至今,他們中涌現出10位碩士研究生,在此報道其中三位代表。
? 歷盡磨難見彩虹的
2008年9月6日,在康復中心的樓道中,我聽到張鳳急促的喘息聲。舉目望去,她在康復室里用皮帶壓緊一雙高位截肢后的殘段,努力地做仰臥起坐。那一幕,至今想起仍會落淚。
地震發生的瞬間,張鳳被埋進廢墟,直到一天一夜后才獲救。最終,因傷勢嚴重,她不得不截去雙腿。8月5日,張鳳從解放軍重慶324醫院轉到成都康復治療。在這里,她借助假肢重新站立起來。
回學校的路,張鳳走了整整9個月。2009年2月,張鳳回到中學復讀。三年后,一向低調、悄悄發力的她,考入成都師范學院心理學專業。2016年5月,我去拍她的畢業照時,她說自己已接到了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 舍己救人不聲張的
認識李安強許久,竟不知他在廢墟下救過同學。一封被救女生梁歡傷愈后寫給志愿者的信,才讓李安強在廢墟下的壯舉得以見天。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瞬間,李安強從四樓墜入廢墟,蜷曲在被預制板壓變形的課桌下,臉貼著地,雙腿跪在鋼管上。他幾度想伸直雙腿改變體位,解救自己的腿,可一伸腿就會觸動壓著其他同學的桌椅,最終李安強放棄了。
幾小時后,梁歡仍在呻吟,卡在桌椅下面的一條小腿已無知覺。黑暗中,李安強反手向后方推動壓在梁歡腿上的桌椅,微小的進展以小時計算,梁歡的鞋仍不能通過狹窄的空間。李安強為解開梁歡鞋帶的死疙瘩,花了很長時間,最終他脫掉了梁歡的鞋,并將她的腿一點點推到一個空間里。梁歡得救了。
余震使空間變得更窄,有同學喊熱、叫渴。李安強說:“等我出去了,給你買綠茶喝。”33小時后,當武警官兵營救李安強時,他卻呼喊著“先救女生”。
康復中心為體重僅剩32公斤的李安強安裝假肢。他是雙大腿截肢傷員中第一個借助假肢重新站立,第一個邁步行走和第一個出院的人。
父母在學校附近租房陪伴他復讀高一,李安強每天坐著輪椅早出晚歸。中午,他總扎在書堆里,考試,也總是名列前茅。
大洋彼岸的NBA球星科比,得知了廢墟下舍己救人且酷愛籃球的李安強,渴望獲得他簽名的NBA專用SPALDING籃球。很快,科比隔著大洋把這樣一只籃球“投進”了李安強懷中。
因為相處熟了,他才向我說出不愿提及救同學的理由。“在羌家,男孩長大是家里的頂梁柱。我怕父母抱怨我在廢墟下不先救自己,辜負了他們多年為我付出的辛勞……”
2012年,四川大學把00001號錄取通知書發給李安強,他順利考入川大商學院。在校期間,他勤奮學習,獲得了“感動川大榜樣力量學生新聞人物”的榮譽,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16年,他的出國留學申請獲批,在志愿者的資助下,前往美國新澤西州州立大學攻讀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 陽光大方結碩果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中學生劉敏在廢墟中熬過了30個小時。長時間的擠壓傷,使得她在重癥監護室被救治了兩個多月,才轉入肢殘康復中心治療和安裝假肢。2008年9月,她返校復讀。
劉敏大方、陽光,善交流、求上進。中學時就是班干部,還做過學校晚會的節目主持人。2012年,劉敏考入四川大學法學院,本科四年,獲得法學、經濟學雙學士學位。近年來,她先后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四川省優秀團員、“感動川大榜樣力量學生新聞人物”等38項榮譽和各種獎勵,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她還被推薦為全國第九屆殘運會暨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手,主持和參與了7項全國、省、學校課題的研究。2016年她被保研進入南京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理論碩士研究生。2017年被評為“感動南大十大人物”。收獲成績,也收獲愛情,眼下劉敏談到學習和生活,美滋滋的。
(責編: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