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從1988年萌生合作意向到最終1998年開院運營,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史前史”長達10年。這10年中,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與上海市政府相關負責部門之間,有過爭論,有過糾結,有過妥協。
把這一段故事放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大背景下看,并不奇怪。當時,中國大門初開,經濟水平與美國相距甚遠,對醫療服務的理解也大不相同。而這時的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也很有限,被理想與現實的差異搞得有點“懵”。
但這些矛盾并沒有絲毫影響雙方的誠意,在不斷討論、逐漸理解的過程中,雙方終于達成共識,通力合作中誕生了這座高品質的兒童??漆t院。
長達10年的籌建中,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回看,這些故事都是中國改革開放大故事的組成部分,當初稚嫩的第一步,卻是改變中國兒童??漆t院的奠基石。
一家美國的公益基金會怎么會想到與上海合作建設醫院?這個故事,說來話長。
改革開放前,中國小兒心臟外科與國際同行幾乎隔絕,只能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來攻克技術上的難題。今年90歲高齡的中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原上海新華醫院院長丁文祥回憶道,過去中國沒有小兒外科,他和同事一起,摸索著解決了小兒外科的很多疾病,最后剩下的一個空白,就是小兒心臟外科?!爱敃r美國的先進手術裝備是被禁止出口到中國來的,而且我們國家的經濟狀況也負擔不起這些手術裝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開展嬰幼兒的心臟手術只能走自己的路了?!?/p>
先心病患兒,越早接受手術越好,但小孩年齡越小,對手術技術的要求越高。美國已經可以給嬰兒實施先心病手術的時候,中國的醫生們給兒童做心臟手術的風險還很高。為了解決技術上的難題,丁文祥和同事們一起搞起了自己的發明創造。查資料、做動物實驗、做臨床試驗……沒有手術器械和設備,醫生們就聯合工廠一起設計和制造?!按蟮饺斯ば姆螜C,小到一根穿刺針一根插管,都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p>
丁文祥教授的故事,后來被世界健康基金會當時的總裁Walsh醫生知道,他沒有想到,在美國人印象中貧窮落后的中國,一群兒科醫生憑借著勇氣和智慧,用自己的辦法創建了小兒心血管專業,已經可以診治小兒先心病。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基金會是美國的一個民間公益組織,建立于1958年,HOPE是“Health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Everywhere”的縮寫。1958年,世界健康基金會的創始人威爾士(Walsh)醫生成功游說艾森豪威爾總統,以1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艘退役的美國海軍醫療艦,將其改造成“S.S. HOPE”號,“世界健康基金會”由此誕生。這艘醫療船帶著醫療隊在環太平洋地區開展公益性的醫療工作和教學工作。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后,世界健康基金會開始到中國開展活動,主要在浙江杭州和其他的城市。


在這一次重要的“邂逅”之前,世界健康基金會基并沒有在上海開展過活動。威爾士醫生從美國到上海,原本的目的地是杭州,由于需要在上海停留一天,威爾士醫生向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大醫學院)提出,希望參觀上海的兒科醫院,了解上海兒科的情況。
就這樣,威爾士醫生被介紹到上海新華醫院,結識了丁文祥教授。世界健康基金會上海項目組總監徐麗華介紹,威爾士醫生了解了丁文祥教授的工作后,被中國醫生的精神深深感動。“依靠國產的醫療器械,丁文祥教授的團隊每年可以做200例左右的先心病手術,當時波士頓兒童醫院每年可以做2000-3000例。威爾士醫生一方面非常敬佩這位中國同行,另一方面考慮到中國人口多,先心病手術以后需求量肯定很大,因此決定為上海的兒科醫生們提供幫助?!?/p>
這一階段,通過世界健康基金會的協調,波士頓兒童醫院等美國專家多次來到上海開展小兒先心方面的帶教手術,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健康基金會基金會萌生了與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華醫院一起創辦心臟外科診所的想法。
診所,在西方很常見,一些著名的醫療診所代表著這一行業的最高標準。但對于當時的上海市政府來說,更希望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將美國先進的兒科醫療技術更多地引入中國,因此上海方面的要求是,合作創建一家具有國際標準,符合國情的現代化綜合性的兒童??漆t院。
從建設一家診所變成建設一家醫院,事情變得復雜了很多。上海沒有任何與國外組織合作辦醫院的經驗,美國人也沒有與中國政府合作辦醫院的經驗,雙方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第一個問題,當然是資金。從操作性考慮,世界健康基金會與上海的分工合作方式是:世界健康基金會負責儀器設備的購買和人員培訓,上海市政府負責提供建設醫院的用地和醫院建筑的建設。
為了籌集經費,世界健康基金會先后動員了美國、香港地區和海外關心中國發展的人士,其中包含了很多華僑。最終,世界健康基金會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項目募集到第一筆資金——3500萬美元。
在世界健康基金會為上海的這家兒科醫院各地籌款的同時,上海市政府也在浦東塘橋劃了一塊醫療用地,用于建設兒童醫學中心。1990年是浦東開發開放元年,那時的浦東,還是一片工廠農田,人口稀少。沒有人能想到,不用太久,塘橋一帶將變成繁華的街區,人口密度與浦西已經不相上下。

上海沒有任何與國外組織合作辦醫院的經驗,美國人也沒有與中國政府合作辦醫院的經驗,雙方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其次,要將國際標準落實到醫院設計及建造上,同時又要兼顧國情,并非容易之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籌建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陳樹寶回憶道,中美雙方幾番討論之后發現,雙方在要建設怎樣的現代化兒科醫院上,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計算下來,醫院建筑總面積按每張床位平均150m2,美方認為太低了,他們認為國際標準要達到按每張床位平均180m2-200m2。另外關于醫院內部的要求也很多,比如空調,美方要求很嚴格,他們認為醫院需要全封閉的空調環境,給病人提供一定的舒適度。還有墻體的保溫方面,美方當時就已經考慮到了節約能源的重要性。另外美方還要求有地下車庫,要滿足病人家屬停車的需求。當美方的這些要求放在我們面前時,6200萬人民幣的建設經費顯然是承擔不下來的?!?/p>
以20年后今天的標準看,美方對醫院建筑的要求并不過分,樓房下的地下停車庫,現在已經是各家醫院的“標配”。但在1990年代初,上海普通人擁有汽車的情況非常少,桑塔納已經算是比較高級的小轎車,只有少部分特別富裕的人才開得上。
經過協商,美方提出的大多數建筑上的要求,最后都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實現,地下停車庫等少數要求,最終沒有落地。
當時的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陳樹寶等醫院籌建負責人,扮演著世界健康基金會和上海市政府之間的“橋梁”角色。“那段時間的談判很艱難,甚至一度停滯,等待雙方的商量和考慮。比如建筑全封閉的問題,我們跟市政府有關方面反映了美方的要求,講了很多理由,但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有時還需要開窗通風的。我們雙方一起協商后,美方同意每個區域里面的某個地方開一些窗,大體上做到不開窗而在局部開小窗,這樣兼顧了雙方的要求?!标悩鋵氄f。
經過協商,醫院的建筑投資根據實際需求,從一開始的2.5億人民幣提高到了3.2億人民幣,其中60%由上海市政府承擔,其他40%由浦東新區政府承擔。最后雙方達成共識:醫院床位共250張,40000m2的建筑面積,3.2億人民幣的建筑費用。
參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建筑設計的主要負責人周秋琴對那一段并不算順利的協商歷史也記憶深刻?!盎I備之初,我和當時二醫大校長王一飛、新華醫院黨委書記陳樹寶等人應世界健康基金會基金會的邀請訪問了費城、華盛頓等地著名的兒童醫院,通過這次訪問我們看到,美國對醫院投資建設的標準確實是比中國要高得多,投資的量級比我們高七八倍都是有可能的?!?h3>中美醫學合作最成功典范
1998年開始運營時,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基金會對醫院的投資已達3700萬美元,后來每年也有200萬-300萬美元的投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項目,是這個基金會迄今為止捐贈金額最大的項目,也是這家機構常常向全球合作伙伴展示的合作典范。
世界健康基金會上海項目總監徐麗華告訴《新民周刊》,剛開始運營時,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幾乎變成了國內醫療同行參觀考察的必到之處。她介紹,世界健康基金會用募集到的資金,購買了許多非常先進的設備運送到中國浦東,還有一些設備是醫療器械公司捐贈的,如監護儀、體外循環機、放射科的儀器、洗片機、手術室器械、中央供應室的消毒設備等等。

改革開放初期,國際上知名的醫療器械公司已經開始看好新興的中國市場,但還沒有跨入中國,因此很多公司借由對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捐贈,同時也起到了向中國醫療界展示自己產品的作用。
從最初一家小兒心臟外科診所的設想,到最終建成包含28個??频木C合性兒童??漆t院,到如今每年為百萬兒童提供醫療服務的大型三甲兒童??漆t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已經成為中美醫療合作中最精彩的故事。
2016年6月14日,世界健康基金會第九屆年度盛會上,基金會總裁Thomas Kenyon向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江忠儀院長頒發了“全球健康合作最佳伙伴獎”,表彰其領導的團隊以全球視野,與世界上10多個國家,30多家高水平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伙伴關系,為中國孩子的福祉與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