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人才爭奪戰,表面看搶的是人,實際上,無論東部沿海城市,還是西部大城市,其人才政策往往與本地產業升級或者產業轉型有關。產業升級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任務,而抓住了人,就抓住了發展的歷史機遇。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边@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所說。習近平此言,是針對廣東省的“80后”全國人大代表袁玉宇的發言而說。
身為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袁玉宇博士是生物3D打印專家。2007年,袁玉宇從美國返回家鄉廣州創業。當時,國內的高端植入醫療器械領域幾乎全被進口產品壟斷。盡管從產業上看,當時這一領域在國內是一片空白,卻也恰恰到了開始發展的時候了。
袁玉宇的公司開始全球領域內的一種逆襲——目前已實現了生物3D打印技術在軟組織修復領域全球的首次產業化,開發的產品定位于高端創新產品,進入了60個國家,打破原有中國出口的醫療耗材較為低端的形象。
袁玉宇在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發言中感慨道,自己趕上了好機遇、好政策,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國內迅速實現了產業化。他認為,要讓創新真正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龍頭創新型企業就是“主力軍”。要讓這支主力部隊高水平發揮,至關重要的階段在產業化環節。而產業化環節,最亟需的,恰恰是人才。

在4月19日于上海電機學院召開的“新經濟時代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研討會”上,該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曉軍表示,她通過對中船重工、中國商飛、上海臨港、上海電氣、上海汽車等先進制造業企業深度調研發現,智能制造與傳統制造的差異,在生產方式上,已從原先大批量的單一生產,發展到大規模個性化的智能生產。由此帶來的則是工業企業人才需求的轉變。
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副院長陳明表示,中國未來需要的高端制造業人才數量接近百萬,但同時要減少61萬中低端技術崗位,而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數據分析、人機界面設計的高技能工人和工程師則需要增加約21萬個。
這21萬人,即可謂中國高端制造業亟需的人才,亦是各地爭搶的對象。
“這里簡直比上海許多地方造得還要漂亮。特別是這幾棟高層人才公寓,真有些令人向往的樣子?!?月24日,當《新民周刊》記者參加雀巢泰州新工廠竣工儀式,工廠附近有幾幢拔地而起的高樓,那外觀,比許多一線城市的中高端商品房不遑多讓,引得同行的媒體記者感嘆連連。
這里是江蘇泰州中國醫藥城,雀巢泰州工廠的廠長馬仲雷,原本在雀巢上海公司工作。他轉赴泰州工廠,一方面原因是出于雀巢這一跨國公司的總體戰略考量,另一方面,作為江蘇人,泰州距離他的家鄉較近。
如果回望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像雀巢這樣規模的跨國公司,絕不會將工廠設在江蘇腹地的泰州,而像馬仲雷這樣的高級人才,也絕不會愿意離開上海。
情況出現了變化。特別是生物醫藥產業,自2015年以來,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國藥企紛紛到泰州辦廠,如今,雀巢亦將其雀巢健康科學和高德美兩大業務落子泰州,分別生產特殊醫學用途產品和皮膚健康產品,為中國醫藥城加碼。由此迎來的則是人才跟著產業走的局面。
入駐泰州的勃林格殷格翰方面即稱,目前其和國內許多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開展了一系列合作,以及在許多學校設立了獎學金項目,主要目的是為中國的獸藥產業來培養人才,然后建立更強大的人才庫。
對于中國未來亟需的高技術工人、工程師來說,是從其他地區大力引進,還是自主培養,這本身不是個問題。畢竟,世界上并沒有哪個國家有中國這樣多的人力資源,甚至可以說是較為優質的人力資源。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鄧江年博士認為,“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也是一個教育、衛生水平不斷提高,人力資本儲量不斷增大的過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經從一個科技人力資源稀缺國家逐步成長為一個科技人力資源大國?!编嚱暾f,“但與廉價勞動者群體不同,人才群體的收入水平和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對生活、工作的環境和方式要求截然不同。更好的工作制度和創業、營商環境,更多的同業交流和教育培訓機會,更好的公共服務和生活、居住環境,這些才是人才群體更為關注的訴求。”

袁玉宇等人當初歸國,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某些領域處于空白期,另一方面恰恰因為國家的“千人計劃”以及地方的“珠江人才計劃”“浦江人才計劃”等的召喚。此類行業領軍人才,當然是目前中國亟需者。對此類人才的延攬,已經到了不論國籍的地步。以上海為例,今年年初推出“聚英計劃”,讓外籍人才可更方便地在滬申請永久居留身份證。4月2日上午,包括瑞士籍諾貝爾獎得主庫爾特·赫爾曼·維特里希在內的6位外籍人才領到了在華永久居留身份證。
上海科技大學人力資源處何雨霖對此的看法是:“維特里希教授受聘于上科大五年,每次來中國都需要辦理簽證并準備許多材料。由于年齡超過70歲,他只能一年一簽,這占據了他寶貴的科研時間。獲發永久居留身份證對教授和學校來說都是一件好事?!?/p>
目前,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已推出“外籍人才網上申請當場取證”服務。這一服務的背景,正是上海正著力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人才制度體系。
在各地人才爭奪臨淵羨魚之際,如何更好地退而結網,似乎仍需要更多探索。
高學歷、高新技術專業人才特別吃香
北京 為國家和北京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選專家、重要科技獎項獲獎人直接辦理引進落戶,并提供公租房、共有產權房。
上海 航空航天、量子科學、物聯網、大數據等13個科技領域人才直接落戶,提供購房補貼、租房補貼、人才公寓等。
西安 在校大學生憑學生證、身份證在線落戶,申請公租房時給予一定優惠。
南京 40歲以內本科生及以上學歷者可直接落戶,提供3年租房補貼。
鄭州 ??萍耙陨显卩嵵菥蜆I及居住可落戶,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及碩、博士給予住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