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仍然專注于傳統的句法結構分析,而忽視了對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不能靈活運用篇章策略,從篇章的角度來理解和分析文章,最終無法完成對語篇意義的理解。本篇文章運用篇章分析理論探索英語閱讀教學的新思路,希望借此能拋磚引玉,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篇章策略;閱讀模式;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李瑋瑋(1982.7- ),女,漢族,江蘇寶應人,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英語。
一、引言
當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主要采用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和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這兩種模式下的閱讀教學各有利弊,前者是低層次的閱讀過程,忽略了高層次的語言結構對篇章理解的作用;后者是高層次的閱讀模式,但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讀者在閱讀中的主觀預測、推理等作用。
陳莉萍在《第二語言閱讀研究對中國英語教育的啟示》(2006)一文中指出閱讀過程不僅僅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結合,從閱讀目的來講,閱讀過程又可分為接受性閱讀、反思性閱讀、批判性閱讀等多種形式。為此,在具體閱讀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了解篇章結構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二、什么是篇章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篇章教學法是指從篇章入手,把篇章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篇章結構分析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從宏觀角度出發,將篇章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指導學生從篇章的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入手,結合語境來理解篇章的結構、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等,既注重語言形式,又注重語言功能,而不是只停留在對單個詞、句的表層分析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篇章中的有用信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語言的能力。
三、篇章策略的類型
1.體裁和類型。根據Fowler《The structure of Criticism and the Languages of Poetry》(1970)所述:篇章類型與篇章內容有關,可分為說明類、描寫類、指導類、敘述類、論辯類、評價類等篇章。二者緊密相連,某種體裁的篇章往往具有幾種典型的篇章類型:一般來說,小說是描寫或敘事性的;說明書是說明、指導、程序類的;演講則多為說理類或論辯類型的;書評具有描寫、敘事和評價性,但以評價性為主。如:2017年江蘇省高考英語閱讀理解A篇,作者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了幾本書,其中不乏描述性的語言,是一篇典型的應用文。應用文通常介紹的事物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因此可讓學生帶著問題到文中尋找答案,多以細節理解題為主。
2.篇章模式。篇章模式是由篇章類型決定的,是對篇章進行分類的又一種方法,主要包括:
(1)問題——解決模式。這種模式通常在開篇提出問題,篇章的發展主要是尋求這一問題的滿意答案。例如:牛津高中英語M4U1Project課文“Developing an ad campaign”,本文的行文結構主要是按照“問題——解決”模式展開,學生可以根據問題快速得到文章信息。(2)主張——反主張模式。在這一模式中,作者先提出一種被某些人普遍認可的主張,也可能是假設的觀點,然后進行反駁,說明自己的主張或觀點。這種篇章模式是論辯類、說明類篇章的典型模式。例如:牛津高中英語M5U3Reading課文,本文首先提出“克隆”的主張,然后不同的人群對這一主張持有不同的觀點,并通過相應事實依據加以論證。(3)敘述模式。Labov《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1972)指出,敘事模式包含:摘要、定位、疊合事件、評價、解決和結尾。在此基礎上,Shiffrin(1981)得出了更適合書面篇章的“orientation——complicating actions——evaluation——resolution”模式,其例子在教科書和日常閱讀中隨處可見。(4)概括——具體模式。這一模式的典型特點是每段都有主題句,一般以由“總”到“分”模式呈現文章結構。例如:2008年江蘇省高考英語任務型閱讀結構:概括——具體——概括,屬于典型的總分總模式。
四、篇章策略連續體
1.時間連續體、空間連續體。一般而言,時間連續體和空間連續體都是通過句首或段首表示時間或方位的狀語鏈來實現的。如:牛津高中英語M2U2Reading課文“Adventure in Africa”,本文完全是依照時間順序來敘述的,文章脈絡非常清晰,是一篇典型的游記。在英語的一些游記、日記等程序性篇章中,時空鏈接是被廣泛運用的。
2.人物連續體、主題連續體、行為連續體。人物連續體指對作為主題的人物一連串指稱構成的連續體,是敘事篇章類型的基本特點。主題連續體則是指對作為主題項的非人物的一連串指稱構成的連續體,常出現于說明和論辯類篇章中。行為連續體與時間連續體緊密相關。如:牛津高中英語M2U3Reading課文“The curse of the mummy”,本文按照實際行為、事件序列發展。其中行為連續體占主導地位,人物或主題連續題不時發生變化,將不同的人物置于前景,目的是引導學生的注意力隨之轉移。
五、篇章分析對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總之,教師要善于利用篇章理論指導課堂教學的實踐,反過來,語篇教學實踐又可以促進教師對篇章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如果學生長期運用篇章理論對語篇進行分析,就會逐漸熟悉作者的思維特點、篇章結構的特點,使得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某些體裁、類型、模式、連續體的圖式,并直接惠及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