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能夠極大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和情感體驗,提高語言交際教學效果,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策拓展學生的視野,以及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那么,在故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弄清和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故事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故事的活動性、趣味性應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相結合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強,他們學習英語主要出于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教學時,應注重故事表演的活動性和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設計故事內(nèi)容。
2.故事在表演時應堅持控制與開放相結合的原則。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所說的“故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小故事,如:The lion and the mouse;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 等;另外一種是傳說中的童話類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 等,這些童話類的故事語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學生的喜愛,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特別注意在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語言方面進行適當?shù)陌l(fā)揮,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3.故事表演應堅持豐富與重復相結合的原則故事的語言越豐富,人物的性格就越鮮明,情節(jié)越多變,其表演性就越強。但作為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應圍繞教學目的,有層次和有選擇地引導學生表演故事。
二、故事表演的實施過程
1.設計故事 故事可以用于詞匯或句型教學,也可以用于對話教學。以下是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積累的一些做法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1)利用故事表演教學詞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挖掘這些詞匯的“可表演點”,然后在設計故事。
(2)利用故事表演教學句型 故事教學可以利用自然場景或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畫面,使學生置于近乎“真實”的學習情景中。這樣可以縮短教材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距離,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3)利用故事表演教學對話 情景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具體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所學語言
2.呈現(xiàn)故事 教師在呈現(xiàn)故事時不僅要講,還要演。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人物頭飾或工具,甚至可以領用動作邊講邊演來呈現(xiàn)故事。在呈現(xiàn)故事時,教師的是反映應力求做到動作、聲音和表情等到位,使故事清晰、有序地呈現(xiàn)給學生。
3.表演故事。
(1)準備。學生準備故事表演的過程包括角色的分配、合作預演。有時挑選角色會花費教師很多時間。教師可以為個小組指定一個小組長,要求每組的小組長做一套頭飾,然后小組成員分別操練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言。操練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指導。
(2)表演。在故事表演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水平是不同的。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每組的榮譽應該由每個組員共創(chuàng)、共享。作為教師要為每位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
(3)評價。小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肯定和贊揚。教師應充分運用形成興評價來維護學生學習的熱情,穩(wěn)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小組都有學生用英語命名;在實施評價時,根據(jù)三個階段的表現(xiàn)給予評價。
4.故事描述部分是單元主要語法和詞匯內(nèi)容呈現(xiàn)的載體,是故事教學的主要組成。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這一部分內(nèi)容,然后教師結合插圖內(nèi)容講述故事,并且在講述過程中有意識地重復或強調(diào)主要的詞匯和語言結構,讓學生多接觸,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加對語言的敏感程度。
下面以《 School Sports Day》一課的教學為例,說明故事課教學的操作方法:
教學步驟是:
1.情景引入。
I had a dream last night. Ann, Ken and Mocky were in my dream. They were going to run in some races…教師利用夢境導入本課。既聯(lián)系了第一課的內(nèi)容又勾起了學生們對故事的期待
2.播放故事。
聽力是學生英語能力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故事教學不能離開對這一技能的訓練。教師采用講述或播放磁帶、VCD等方法整體呈現(xiàn)故事,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故事,大概聽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及故事內(nèi)容,以強化學生聽力技能
3.講故事。
整體感知故事后,教師將利用幻燈片講解故事,這是一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并細化學習的過程,講解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們進行觀察和猜測,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的發(fā)散思維將故事擴展得具體生動。
4.復述故事。
講故事的過程是一個發(fā)散的思維過程,學生們的想象可以任意馳騁。然而,我們教學目的并不單單滿足于學生們的只言片語,而是要求他們能夠在充分感知故事的基礎上跳出故事能夠以敘述的語言講述故事。
5.鞏固故事。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圖表記憶語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利用story map 的形式讓學生們把主要的故事梗概如;“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記錄在表格或圖畫中。
教無定法,以學定教,才能形成教師自己獨具特色的自然流暢的故事教學有效課堂。
【作者簡介】楊愛彬,深圳市寶安區(qū)弘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