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寒 郭濤 徐晨 馬雪娟 錢怡伶
【摘要】公示語是對外宣傳的窗口,是信息發出者與公眾溝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所產生的社會效應不容忽視。本文從生態翻譯學的視角,以宿遷市景區內的各種公示語的翻譯為例,對公示語的翻譯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翻譯的生態環境;公示語翻譯
【作者簡介】蔣雨寒,郭濤,徐晨,馬雪娟,錢怡伶,江蘇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
生態翻譯學是基于生態學理論的基礎上,將公共理論和生態系統的最本質要求融合起來,進行具體的翻譯工作。與此同時,公示語作為社會上廣泛分布的公共標示語,是一個城市的特殊表情,“公示語是否廣泛應用是一個城市開發程度的間接體現,應用是否規范是對這個城市國際化程度的檢驗,翻譯是否得法是這個城市整體素質的間接展現”(羅選民,黎士旺,2006)。本文站在生態翻譯學的視角,通過對宿遷景區公示語的解析,探索研究生各樣公示語的翻譯。
一、生態翻譯學
生態翻譯學是指的“一種生態途徑的翻譯研究,亦或生態學視角的翻譯研究。”它是從達爾文時應選擇學說的基本原理論證構建而成,是以“翻譯即適應與選擇”主題概念為基石,以“譯者為中心”理念為核心的翻譯理論。持生態翻譯學觀點的學者把翻譯定義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胡庚申認為適應與選擇是譯者的本能,是翻譯過程的實質。譯者不僅要適應翻譯生態環境,還要實施對譯文的選擇。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基本原則可概括為多維度的適應與選擇。對于翻譯方法來說,可簡單概括為“三維”,即在“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的原則之下,相對地集中于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集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翻譯的生態環境是指“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互動的整體”,包含了源語、原文和譯語系統是對翻譯起著制約和調控作用的多維空間與多元文化的環境系統,例如社會文化、科學技術、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等,是影響譯者最佳適應和優化選擇的多重因素的綜合體。
二、基于生態翻譯學的宿遷市景區公示語翻譯研究
在宿遷市三臺山公園,項王故里等風景區存在一些公示語如:“Take care of the grass,do not break the blooming flowers(愛護腳下草,莫折枝頭花)”,牌子上英譯的“do”、“not”是連在一起的;“Parking Lot(停車場)”;“No Thoroughfare(請勿通過)”;“San Tai Mountain Forest Park(三臺山公園)”等等。這些公示語的翻譯良莠不濟,出現了拼寫錯誤、語用錯誤、逐字翻譯、表達不清等諸如此類的翻譯錯誤。這是因為翻譯這些公示語的譯者沒以生態環境為背景,沒有從生態化的角度來解讀和探索公示語的翻譯,也沒有重視公示語的特有“三維“特征。一是語言維。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強調“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由于漢英思維方式的不同,漢語和英語在表達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在進行公示語的翻譯時應充分考慮包括原文,原語,以及譯語系統等在內的翻譯生態環境,尤其是當公示語的句子較長時,句子結構的調整就更是無法避免的。前文中提到“Take care of the grass,do not break the blooming flowers(愛護腳下草,莫折枝頭花)”這一公示語。原文“愛護腳下草,莫折枝頭花”,行文運用排比對仗和典型的中國式五言句,易于理解和傳播。該標語的英文翻譯“Take care of the grass,do not break the blooming flowers”并沒有采用原文的并列結構,在字詞方面有較大改動,讓人看不出它的對等之處。尤金.奈達曾指出,從語言學視角分析漢英二語,其中最大的差別在于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意合強調運用句與句之間的排列組合,運用語意連接來顯示句中關系,是一種隱性連貫;形合則注重運用句法手段或詞匯手段將原本獨立或附屬的句子連接成意,屬于顯性接應。因此,漢語擅用短小精悍的語句表達豐富的含義,而英語客體思維明顯,重理性,重分析,重句子的形式完備,指代具體明確。在這樣的翻譯過程中,譯者則需要對兩種語言形式作適當轉換。二是文化維。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指的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和闡釋”。公示語的翻譯與文化息息相關,在公示語的翻譯中,如果譯者不能夠透徹地理解文字里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不同的文化觀念將會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和沖突,從而給公示語的翻譯帶來困難和障礙。這樣的翻譯過程,不僅僅是由一種語言向另一種語言的信息轉換,也是將原語信息轉換給有著特定背靜和文化的譯入語讀者。因此翻譯再現原文精神的同時,也應考慮譯入語讀者的可接受性。三是交際維。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指的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紐馬克劃分的三種語言功能:表達功能、信息功能,以及互換功能中,公示語屬于呼喚型功能文本,其交際意圖是要達到告知、警示宣傳和呼吁的效果。因此,譯者除了需要注重語言信息的轉換和文化內涵的傳遞之外,還要注重交際意圖的實現。
三、公示語翻譯策略
生態翻譯學下的公示語翻譯,要注重在語言翻譯形式上進行選擇,即對不同的語言進行翻譯時,要大致掌握語言的均衡化和共通性,這樣才能凸顯出語言之間的共性。因此,譯者想要做好公示語的翻譯工作,首先是要牢牢掌握生態翻譯學視角中的語言翻譯形式這一理念,從每種語言自身的語言結構入手,從生態循環發展的邏輯來探討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共性,從而保障公示語的高效化和集約化發展,使之更好的服務于公眾。其次,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公示語翻譯應在國內外文化差異上進行適當選擇。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語言表達習慣等,這就需要譯者在進行翻譯工作時充分了解并考慮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盡可能的體現譯入語的語氣和邏輯思維,體現對譯入語文化的尊重,與此同時,也保證了公示語翻譯的準確性。最后,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公示語翻譯應在社會交際效果基礎上進行適當選擇。譯者要考慮公示語的受眾性、警示性、限制性以及提醒等作用,結合語言的發展歷史、語言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方式來進行翻譯,借此來突出公示語的公眾傳播效果和警示作用。
四、結語
生態翻譯學將翻譯放在了特定的生態環境中考量,將譯者置于翻譯過程中的核心位置。隨著國家和城市的現代化發展,公示語的翻譯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譯者,在公示語的翻譯中,不能只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而需采用符合譯入語讀者語言習慣,文化觀念的翻譯方法,準確、有效地實現公示語的交際意圖。此外,譯者本身也應不斷自我提升,不斷加強母語和譯入語的學習,并適應其所在的翻譯生態環境,實現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正確得體的翻譯公示語,使公示語更好的服務公眾。
參考文獻:
[1]王純磊.探尋語言模因對英漢語符的解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2]Bright,William.(1992).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王純磊.語言模因論觀照下的科技英語翻譯[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12.
[4]胡庚申.生態翻譯學:建構與詮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