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漢語言對比是一切翻譯研究的基礎,對翻譯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狀語從句是句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翻譯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英漢語言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對狀語從句的翻譯方法進行研究,闡述了順譯法、語序調整法、分離法以及轉換法,以此豐富狀語從句的翻譯。
【關鍵詞】英漢對比;狀語從句;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孟凡超(1995- ),女,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級英語筆譯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筆譯。
狀語從句根據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可分為時間狀語從句、地點狀語從句、原因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讓步狀語從句、目的狀語從句、結果狀語從句等。英漢語言對比理論對狀語從句的翻譯具有指導意義。通過了解英漢語言的異同,譯者可以使譯文在保留原文本意的同時,盡量符合譯入語表達習慣,提高翻譯質量。
一、英漢對比研究概述
英漢語言對比作為對比語言學的重要分支,在翻譯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內英漢對比研究始于1998年出版的《馬氏文通》。之后英漢對比研究不斷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翻譯領域,有許多研究學者表明英漢對比與翻譯有所聯系,如劉宓慶(2006)等,也有許多學者把英漢對比研究成果應用于翻譯理論與實踐,如曲燕(2006)等。這些著作促進了英漢對比研究成果的應用,并推動翻譯理論和實踐不斷發展。
二、狀語從句的翻譯方法
1.順譯法。當英語中的狀語從句所在位置與中文習慣表達相同時,直接順譯即可,無需進行轉換。比如結果狀語從句以及部分時間狀語從句。
例1:I took no notice of him, so that he flew into a rage.
譯文:我沒理他,他因此大發雷霆。
例2:While she spoke, the tears were running down.
譯文:她說話時,眼淚直流。
2.語序調整法。漢語中,原因狀語、條件狀語、讓步狀語等表示背景的狀語成分總放在謂語或句子主體前邊,而英語句式正相反,多數英語狀語置于主干成分之后。因此在進行英譯漢翻譯實踐時,為了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就需要將狀語前置。
例1:The crops failed because the season was dry.
譯文:因為氣候干旱,作物歉收。
例2: I believe you are on duty, even though you are in plain clothes.
譯文:盡管你穿著便衣,我相信你是在值勤。
例3: This country must marketize its economy if it is going to increase its prosperity.
譯文:這個國家如果想要進一步繁榮,就必須使經濟市場化。
例4: The earth rotates as it travels through the space.
譯文:當地球通過太空時,它在轉動。
3.分離法。就句子銜接方式而言,英語一般用邏輯連接詞進行顯性連接,而漢語中一般為隱性銜接。因此在英譯漢時,有時要將狀語從句從整個句子中分離出來形成句子,以此適應漢語表達習慣。
例1:The train moved away so slowly that butterflies blew in and out the windows.
譯文:火車開得非常緩慢,蝴蝶從窗口飛進飛出。
例2:The days were short, for it was now December.
譯文:現在是十二月,白天短了。
4.轉換法。英語繁復,而漢語簡潔。英語句子中通常用從句修飾,而漢語則通常用詞、短語進行修飾。因此有時需要將狀語從句進行轉換,以保證漢語譯文的簡潔性。
例1:A tariff may be defined as a tax which is put on a commodity when it crosses a national boundary.
譯文:所謂關稅,可以這樣來定義,即對過境商品征收的稅項。
英語中狀語從句的連接詞有時會出現一詞多義現象。在翻譯時,要弄清邏輯關系,選擇恰當的漢語邏輯關聯詞,根據需要轉換狀語從句的類型。如例2,由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根據上下文邏輯關系,在漢譯時就需轉換為條件狀語從句。
例2:How can you expect your children to be truthful when you yourself tell lies?
譯文:如果你自己講假話,怎么能期待你的孩子們說真話呢?
三、結語
綜上所述,狀語從句的翻譯方法主要有順譯法、語序調整法、分離法以及轉換法。在翻譯實踐中,不能生搬硬套,而應著眼于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之處,把握狀語從句在句子中的作用,根據語境準確理解邏輯關系、分清主次后,再進行翻譯,從而提高翻譯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東輝.英漢對比研究的翻譯學視角[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6,(4):114-119.
[2]劉宓慶.新編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3]陸谷孫.英漢大詞典[Z].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4]曲燕.英漢翻譯的語言文化對比維度[J].外語學刊,2006,(5):96-98.
[5]王振國,李艷琳.新英漢翻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