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丹丹 圖片提供/壹 圖
和進食、飲水一樣,睡眠也是人體必需的生理需求,但很多人往往忽視了睡眠的重要性。在睡眠過程中,機體包括中樞神經系統都能得到恢復和休息。人體組織的恢復重建和再生需要機體的休息,而只有睡眠狀態能提供這種休息。然而,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工作越來越繁忙,睡眠質量下降的問題也越來越常見。每個人都可能會偶有睡眠不好,感覺睡眠不足、醒后精力不能恢復等情況,但大多數人只是暫時的表現,睡眠缺乏的情況在以后的睡眠中很快會得到彌補。然而一過性失眠和短期失眠如果不認真對待,將會演變成慢性失眠癥,引起嚴重后果。不及時治療失眠也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為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于2001年發起了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其目的在于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重視。
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繁多,相應地,改善睡眠質量也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從飲食、穿著、環境、精神狀態等方面著手,而獲得公認的能夠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便是運動。
首先,運動會造成身體疲憊,大腦對于身體的疲憊反應是增加深度睡眠時間。其次,進行有氧運動可以避免體溫節律曲線的扁平化,運動后人的體溫峰值處于更高水平,一旦降低也可以比以往更低,體溫下降,人會感到困倦,所以運動完畢夜間會睡得更好。
因此,專家推薦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來調整睡眠。每周3~4次中等強度的運動,運動時心率控制在130~150次/分鐘,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運動的形式以舒緩壓力、放松身心的方式為主,如游泳、慢跑、有氧舞蹈等。

有些人失眠的部分原因來自于身體不適感,對于普通上班族而言,長時間伏案或在電腦前工作很容易引起肩頸不適、腰背疼痛等,晚上入睡時這些不適如果還沒有緩解的話,就容易造成入睡困難。睡前配合做一些伸展放松運動有助于緩解肌肉緊張酸痛,改善睡眠質量。
伸展動作一
平躺于床上(或地面上),雙臂向兩側展開并緊貼床面,緩慢將雙腿彎曲并扭轉到身體一側,同時將頭部扭轉到另一側,停頓3~5秒后,轉向另一側。共完成6~10次扭轉。
好處:此動作能夠同時對胸部、腹部、下背部以及臀部進行拉伸,充分活動脊柱,緩解腰背部緊張,促進周身血液循環。
伸展運動二
保持盤腿坐姿,伸出右手,從頭頂繞過,輕扶頭頂,輕輕用力將頭部壓向右側肩,保持20~30秒后,向另一側拉伸。完成拉伸后,各進行5次肩繞環,肩部向前、向后和肩部上聳、下沉動作可以放松肩、頸部肌肉。
好處:充分緩解肩頸部肌肉緊張,拉伸后舒緩身心。
伸展運動三
坐在床上或地上,腰背挺直,雙腿伸直向前。肩關節下沉,將雙手向身后伸出,手掌置于身后,指尖指向臀部,手指完全張開。仰頭,身體向后壓,肩部打開,挺胸。
好處:拉伸肩部和背部肌肉,緩解疼痛,放松。
有研究表明,傍晚運動比其他時間運動的人更不容易入睡,晚上運動量愈大,睡眠改善幅度最小。傍晚運動量較少者反而比較能改善睡眠問題。
所以,運動時要特別注意運動時間的安排。運動時消耗的能量只有一部分供給肌肉細胞收縮,大部分轉化為熱能,會使人感到身體發熱。因此運動時間離睡眠時間太近,體溫升高讓腦細胞活躍,不利于睡眠。所以也有一句話說,睡前運動,無異于給自己喝了一杯純正的黑咖啡,自帶失眠效果。太靠近就寢時間運動對睡眠有負面影響,因此,運動最好是在下午1~5點時進行。當然,如果您只有早上有時間運動,也是可以的,但盡量不要選在下午5點之后。
在一項關于運動和睡眠的研究中,有睡眠方面困擾的173位50~75歲女性被隨機分配參加有氧運動或伸展運動課程,結果顯示,每周至少運動3.5小時的人比較容易入睡;每周運動少于3小時對睡眠困擾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為了改善睡眠質量,我們應保證每周至少有3.5小時,也就是平均每天30分鐘的運動時間。運動強度以中度為宜。
為改善睡眠所進行的運動,強度不宜太大。原因是進行劇烈的高強度運動,運動后肌肉產生的乳酸會大量堆積,傳導到中樞神經,刺激腦內啡(內啡肽)分泌,高強度運動和大量運動會促使腦內啡分泌更多,從而讓人狀態興奮、更加清醒,同時乳酸帶來的酸痛也會刺激神經。大腦更加活躍,反而難以入睡。
不吃辛辣刺激食物,減少甜食和油膩食物的攝入,降低胃腸道及肝腎的負擔。白天盡量不要打瞌睡,多飲水,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排出代謝廢物;晚上尤其是臨睡前要少飲水,避免頻繁上廁所打擾睡意。
睡眠環境應安靜,周圍色調以淡色過渡色為主,避免視覺上過于刺激,使神經興奮。對枕頭高度進行適度調節,一般合適的高度為枕上去后一拳高左右。睡前盡量不玩手機,這可能會很大程度縮短入睡的時間。
不可忽視的是,很多睡眠障礙是心理原因導致的,而反過來睡眠不足也會給心理帶來影響,導致惡性循環。我們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精神心理健康。要正確認識并積極面對心理問題,有時心態上的轉變對于睡眠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再配合正確的運動,享受睡眠,才能真正擁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