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志國 圖片提供/壹 圖
我外婆72歲了,是個脾氣很好的人,跟同事、家人相處得都很融洽。
但是,近些年她卻變得越來越固執了。例如,有人上門推銷電話卡,因為就她和我外公兩個人住,當時外公怕不安全不讓開門,她不僅不聽,還買了電話卡。事后我們都跟她說,一她不能辨別電話卡的真假,可能會上當;二是兩個老人在家,讓陌生人進屋是不安全的。可她都聽不進去,還說試了卡是好的。后來又有來推銷電話卡的,她又買了,結果那回就買了張假卡。我們都以為吃一塹長一智,但是她又買了第三次。
外婆性格變化是從2005年開始的。外公2005年因為腦瘤做了手術,術后留下了后遺癥,語言不利,記憶力有些減退,反應沒有原來那么快,但思維還是很清晰的。外公退休前是縣藥檢所所長,原來都是外公當家,做完手術后就得外婆做主了,外婆的性格也就從這時候發生變化了。剛做完手術那會兒,外公說話、寫字不是很靈光,需要多加練習。外公自尊心比較強,說不好就不愿意說,外婆想引導他多說說,但方法不合適,總感覺在教小孩子似的,外公自然對這種方式不買賬。慢慢地就演變為外婆經常指責外公了,外公做什么都不對。遇事外公發表意見時,她根本聽不進去,認為只有她的想法才是對的。現在外婆是越來越固執了,經常像訓小孩一樣訓外公,說起以前的事情也多是夸大自己的功勞,說外公的不是。其實事實并不是這樣的,所以一到這種時候,我媽就說外婆這樣說不公平,外婆還委屈得不得了。用我舅舅的話說,外婆一輩子就沒當過家,現在可當上家了,就膨脹了。我媽說每次看外婆那樣,就忍不住頂她,也沒起到什么作用,說也懶得管了。外婆究竟是怎么了?

上面案例中反映的實際上是老年性格特征的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性格有一個由外傾向內傾轉變的總趨向。這個趨向的表現是:越來越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欣賞、興趣狹窄、社交退縮、小心謹慎、事無巨細都力求穩妥保險;往往比較頑固執拗,喜歡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習慣,不贊成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對一切變化和新鮮事物都深感不安,甚至連別人挪動一下自己習慣放置家具的位置也橫加反對;喜歡回憶往事,在回憶中產生滿足和悔恨;對看不慣的人和事,往往嘮叨不休,喜歡指手畫腳,做權威性的指揮;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往往草木皆兵,疑心自己病入膏肓等。
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時期,要適應很多生活的變化,從而形成老年特有的性格特征。有人把老年人的性格特征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一是成熟型這樣的老人有人生智慧,感到自己的一生收獲不少,是有成就的一生。在離退休時心安理得,毫無掛戀,理解現實,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積極參加工作和各種社會活動,有充實感,關心面廣,面向未來,坦然接受老年生活,順其自然,十分珍惜每一天,對未來的生活并不感到苦惱。
二是安樂型這樣的老人也能夠接受退休的生活現狀,心態上十分悠閑自得,而且對自己目前的處境比較適應,基本上能夠把自己照顧好,安享老年生活。不過這樣的老人不太喜歡參與社會事務,社交生活圈較為狹窄,也容易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在別人身上,無論在精神和物質上都在期待別人的援助。
三是防御型這樣的老人對感到恐怖苦惱的事情,都用強烈的防御機制來應對。不愿別人認為自己老了,自己不服老,也不承認自己老,不信任別人,只相信自己,凡事事必躬親。所以他們總是忙碌不已,不讓自己有空閑時間,用不停地繁忙活動來回避抑制自己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或者從別人需要自己的不停忙碌中產生成就感,借以慰藉年老所帶來的失落感。由于對工作有過分的義務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因而嫉妒年輕人。
四是易怒型這樣的老人很難接受老年的來臨,對未能達到人生的目標產生怨恨和絕望情緒,并將其原因歸罪于別人。對于現實生活不滿,對人心懷怨恨,憤怒的矛頭多指向他人,常采取批評指責的溝通方式,常有滿肚子的怨氣,將朋友家人當作出氣筒,總認為國家社會、家人朋友對不起他。自尋苦惱,自我閉塞。對離退休和老齡化采取根本否定的態度。對死亡有較強的恐懼感,怨恨和嫉妒年輕人,有時甚至表現出敵意。
五是自責型這樣的老人也有不滿,但他們是指向自己的。他們瞧不起自己,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憤怒攻擊的矛頭指向自己,把自己的一生看成是失敗的一生,把失敗的原因歸罪于自己,責備自己。他們悲觀地面對老年生活,認為自己沒有用,到老了又成為家人的累贅,自己活著也失去意義,認為死亡反而是一種解脫,有時甚至會產生老年憂郁癥狀或自殺傾向。
一般來說,成熟型和安樂型的老年人,能夠正確選擇和對待晚年生活,用各種方式,如上老年大學、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來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防御型和易怒型的老年人,由于不服老,傾向于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活動和工作,往往容易超越現實的身體能量,不利于老年生活。自責型的老年人,對各種外部信息刺激都表現得淡漠而沒有情趣,最終會導致自我封閉,難于與外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我們要善待老年人的性格特征。
一是自己要善待老年性格面對老年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性格的主人。倚老賣老,絕不是智慧老人的態度。老年人應該善于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監督,修煉自己的性格,有意識地克服和改變性格上的不良狀態,鍛煉強化良好的性格特征,讓健康的性格伴隨自己的老年生活。比如防御型性格的老人,最需要學會接受衰老。不管您是誰,衰老都會如期而至,這是誰也無法逆轉的事實。對于不能改變的事實,要學會面對和接受,而不是盲目對抗。一旦不再盲目對抗衰老,就意味著我們成了自己生命的主人,就意味著我們獲得了心靈的自由。這樣,接受衰老,學會放下,我們才會真正心安,才會真正安度幸福晚年。

二是家人要善待老年性格前面案例中的老太太,反映了老年性格的變化,比如過分自我中心,喜歡固執己見,喜歡指手畫腳。其中,防御型和易怒型的性格也是比較明顯的。這就需要家人正確對待。首先是正確認識老年性格變化并非老人的罪過,而是心理年齡特征的表現,是應該得到理解的。其次是針對老人的特點進行引導。不要強硬對抗,而應在肯定老人的同時,不知不覺間對老人的心理生活給予引導,以便老人更好地適應老年生活。比如對自責型性格的老人,家人要善于與老人溝通。在溝通中盡量引導老人多回顧自己人生的閃光點,肯定老人對家庭對社會做出的貢獻。特別是子女,更要心懷感恩地善待老人,孝敬老人,讓老人在溫暖的親情中積極樂觀地度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