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述明
(凡口鉛鋅礦, 廣東 廣州 512325)
廟背嶺探采區北部約200 m為原董塘鉛鋅礦采區,空區較多,故老窿水水量較大,且水質為酸性,突水時對礦山的破壞比較嚴重,因此老窿水是群采空區礦山地下水防治的主要工作之一.由于原董塘礦采掘資料遺失多年,且老窿口已封閉,傳統的空區資料收集、水文地質資料調查無法開展,因此本次采用物探技術,根據目標體存在的電性差異,對老窿區域富水性及其與探采區的水力聯系進行探測,圈定區域內巷道和采空區、老窿水的分布,為開采該區域的防治水方案研究、采礦設計及安全開采提供參考依據.
據礦區地質資料,探查區含有鉛鋅礦體和黃鐵礦化,又含有石炭系下統測水段(C1)砂頁巖,其電阻率也相對較低.理論上,采用激發極化法可能更好,激電能區分低阻異常引起的緣由,即能區分是礦體、炭質異常還是裂隙、溶洞水、積水巷道和空區引起的異常.但從礦山之前的物探情況看,礦區地層局部區域極化率較高,大部分在2以下,說明激發極化現象不明顯,可以不考慮激電特性.探查區房屋密集,灌木、雜草密集,不利于激電法實施;同時音頻電測測深又因房屋太多,干擾較大[1G3].故本次探查區物探方法采用滾動測量的高密度電法.
高密度電法的原理決定探查剖面為倒梯形,且探查深度由點距及所使用的道數決定,為了滿足擬測區都能達到120 m深度(巷道和空區分布最深埋深),測線兩端必須延長[4G5].探查布點的布設是根據測區位置及地形地物分布情況,以中間鄉村簡易公路為界劃分兩個區段:東區(位于公路東面)和西區(位于公路西面),如圖1所示.

圖1 物探線平面布設
(1)東區1線.該線從東面測區外沿便道往西南方向到簡易公路進入東區內(沿簡易公路),見東區紅色線(起點位置為17111401),測點號為1~110號,測線從測區東南邊界點(2779187,462950),沿簡易便道和簡易公路內側布置,共計110點,長550 m,最大測深270 m.前52號點位于探查區外,53~110號點位于探查區內.從圖2可以看出,視電阻率變化范圍為10~70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