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艷,朱必勇,盛建紅,鄧俊平
(1.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2;2.金屬礦山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湖南 長沙 410012)
礦山企業為高危企業,其作業過程復雜、作業環境多變,導致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安全生產日趨重要.隨著科技進步,行業發展,近年來,事故穩步下降,但仍時有發生,且在事故總數中占據重要位置.據統計,2001年~2016年,我國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趨勢
非煤礦山安全監管通常分3個部分:地方安全監察機構、地方政府、企業自身.目前,國內的非煤礦山約有50000余家,數量多,分布廣,規模不一.其中,小型礦山約占88%,比重最大.且小型礦山結構簡單,人員數量較少,技術力量有限,致使其自身安全監管任務繁重,難以達到法規要求.基于此,第三方安全監管的服務模式逐漸開始發揮作用并得到政府、企業等的關注.有效的優化第三方安全監管模式,使其最大限度發揮作用,是提高礦山企業安全管理綜合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三方安全監管服務模式通常是指在非煤礦山安全管理領域,獨立存在于政府與企業之外的第三方監督管理機構,通過有償或義務的方式為政府或企業提供獨立、專業、客觀、公正的安全監管服務.
目前,在非煤礦山存在的較為普遍的第三方安全監管服務機構主要是監理單位、安全評價機構、環境評價機構等.以此種形式存在的安全監管機構,通常是與企業單獨聯系,一般與企業簽訂委托合同.在這種模式推動下,政府涉入的層級有限,第三方機構競爭簽約,通過壓價獲取項目.而在壓價后,開展項目必然節流開源,致使監管工作不能實效發揮作用[1G2].
鑒于非煤礦山的高危行業性質,國家的政策、法規等文件對非煤礦山企業的人員配置、安全監管、日常運行等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在其推廣、運行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如針對風險管控、隱患排查等,自2015年,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文件.2015年3月3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全面開展非煤礦山“三項監管”工作的通知?.2015年8月15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非煤礦山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2016年10月9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2017年2月6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安全準入工作的指導意見?.
國家對非煤礦山的風險分級、隱患排查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推廣落實過程中,尚未形成相應的實施細則或其他指南等指導性文件,礦山企業依靠自身力量,推廣落實較為困難.
在安全技術人員配置方面,除企業應建立的安全管理機構或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礦山單位應當有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湖南省礦產資源開采登記條件規定?第十一條,對大中小型礦山企業的地質、采礦、測量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的配置做出了規定.針對以上規定,小型礦山企業較難配齊,則部分企業采用邀請外部服務機構的模式,豐富技術人員.
在安全管理過程方面,在安全標準化創建、安全生產風險分級、隱患排查與治理等過程中,部分礦山企業人員力量有限,很難自主完成.
鑒于目前非煤礦山第三方安全監管服務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步提出了政府購買監管服務的第三方安全監管模式,或者由政府提出,要求人員配置不齊全的小型礦山企業,自主購買技術服務機構.購買的第三方安全監管服務,可以是專家團隊組成的臨時組織,也可以是科研機構等第三方企業[3].
通過購買技術服務的方式 ,專家服務團隊、科研機構等第三方企業將在安監部門的授權下對服務礦山的安全生產情況開展全過程 、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監管.在該種服務模式下,主要的服務內容包括不定期的隱患排查,定期的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監管,或針對性的安全評估工作等[4G5].服務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第三方安全監管主要服務關系
通過政府或安全監管部門支撐下的第三方安全監管模式,對礦山企業而言,可有效排查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解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總量偏少、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和安全管理方法落后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指導企業及時排查、治理安全生產隱患,努力減少一般事故,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進一步提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從而構建符合企業生產實際需要的高效安全管理體系,提高企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同時,企業安排適量的安全管理人員參與技術服務全過程,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全隱患排查方法與技巧、安全教育需求調查與培訓計劃實施、現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手段,為企業建立長效安全管理機制奠定必要的人才基礎[6G7].
對政府或安全監管部門而言,可實時將監管結果上報至政府或安全監管部門,監管結果可信度更高,比較性更強,覆蓋性更廣,且能夠針對具體企業或具體環節提出針對性措施.同時,有利于國家政策或法規的推進.兩者的差異如表1所示.

表1 兩種模式的不同點
第三方安全監管的服務內容應基于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因此,在確定服務內容前,首先應由政府或安全監管部門指導第三方安全監管機構開展現場實地勘察[8].具體監管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第三方安全監管流程
第三方服務機構應根據組織者要求,成立技術工作組.技術工作組成員應根據服務對象設置人員.
根據非煤礦山的特點,主要的服務方向有兩方面,一是安全管理監管,二是現場安全監管.安全管理及現場安全監管的內容根據礦山企業的特殊性、復雜性確定,通常包括以下方面[9].
3.2.1 安全管理監管
(1)解決人員配置問題.基于部分礦山企業的采礦、測量、地質等工程師匱乏,難以滿足企業實際運行要求,第三方技術服務團隊可定期對其進行監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人員.
(2)安全管理機構優化.通過優化企業的安全管理機構,合理分配各級安全管理專業機構、各層次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職責,根據企業安全現狀持續改進機構管理,提升企業的精細化安全管理水平.協助企業優化層次管理,明確公司各職能部門與二級單位的組織關系,采用組織結構圖、工作分配表等方式,點對點確定各級工作流向與接收關系.協助企業調整、完善三級安全管理機構,實時繪制三級安全管理網絡圖,明確三級安全管理人員要求及其職責.協助企業優化專業安全機構,包括安全生產委員會、安全管理部門、應急安全管理機構、尾礦庫安全管理機構、選礦廠安全管理機構等,核查機構成員與相關法律法規的符合性.
(3)安全管理體系文件優化.完善安全生產管理的各級文件,包括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各項安全記錄表格等,確保安全管理文件有效性和實用性.協助企業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并制定責任制考核細則.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調查,協助企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調查企業關鍵作業崗位,編制相應的技術性作業指導書.開展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各項安全記錄的的使用調查工作,協助企業完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各項安全管理記錄.
(4)組織安全教育培訓.通過培訓提升安全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操作技能,降低因人員意識不到位、操作技能低下、“三違”等原因導致的生產安全事故.
培訓主要分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個方面是針對現場檢查出的安全隱患開展培訓;第二個方面通過培訓需求調查分析,結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更新情況,有針對性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具體內容包括:協助企業制定安全教育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的人員、培訓頻次、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考核等內容;建立崗位員工安全教育培訓考試題庫.針對崗位設置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編制“通用題庫”和不同崗位工種的“專用題庫”;組織實施安全教育培訓.按照擬定的計劃,準備培訓教材,安排具體培訓,保存相關教育培訓的檔案、照片、記錄等;落實培訓考核的內容.根據培訓計劃,編制考核要求,確定考核方式.
(5)優化安全檢查體系.為企業建立行政指令整改閉環管理機制.根據企業的規模及性質等特點,規劃企業的日常檢查、專業檢查、綜合檢查內容及頻次,建立適用的安全檢查表.指導企業各級安全檢查人員開展工作,說明檢查重點,及檢查后的復查要點,實現閉環管理.
3.2.2 現場安全監管
(1)現場隱患排查.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為礦山提出作業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指出作業人員的不安全作業行為,并指導其整改與預防.協助企業編制各生產單元的隱患檢查表,建立規范的隱患整改臺賬,培訓礦山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掌握基本的安全隱患排查技能.
(2)工藝及系統優化.根據礦體賦存特點及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結合多年來礦山生產實踐經驗,協助企業編制單體設計方案.并根據隱患排查結果,針對系統中出現的較大問題,協作編制系統優化方案.
(3)地質測量管理.在相關地質勘探和生產勘探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對礦產資源信息的收集與實地調查,與礦山共同校核資源儲量可靠程度.隨著采掘工程的進展,指導企業按有關規定不斷補充、修改和更新礦山實測圖紙資料,為采掘生產提供正確資料.參加編制和審批采掘技術計劃和工程設計,對礦產資源的合理開采、綜合利用和采掘工程質量進行監督驗收.
(4)其他現場工作.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協助企業開展標志標識的規劃,完成現場“6S”的設計與實施.落實礦山企業物資存放管理、設備設施定置管理方面的要求.
本文基于非煤礦山安全管理工作重點,研究了非煤礦山第三方監管的運行模式,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以非煤礦山安全管理為核心架構,提出了政府購買服務結合科研機構提供安全監管的綜合服務模式.
(2)分析了第三方監管優化后的運行模式,結合案例研究,采用循環監管流程,對礦山各項安全狀況進行監管,較好的控制安全風險.
(3)說明了第三方監管的主要服務內容及方向,為礦山推進各項工作提供安全方案.
非煤礦山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較繁瑣的內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第三方監管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監管的獨立性及專業性,有效簡化工作程序,提升企業的安全績效.
[1] 趙挺生,劉 文,蔣 靈,等.建設工程第三方安全監管服務模式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7,43(1):84G87.
[2] 雷長群.安全生產領域基本概念辨析及雙重預防機制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7,13(2):17G21.
[3] 周 真,孫中元,劉 芳,等.基于A HP的生產企業風險級別分類模型研究[J].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15(1):103G107.
[4] 陳國華,王新華.基于I—PDCA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實施方法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21(8):8G14.
[5] 章 博,賈 艷,李山生,等.基于Web的企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9(4):144G149.
[6] 李 英,米曉紅.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的地方煤礦安全監管的博弈分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7,33(12):55G56.
[7] 張建設,張晶然,靳 靜.基于信息共享的工程建設安全監管激勵機制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6,30(5):126G130.
[8] 董維武.近年來美國加強礦山安全監管監察措施綜述[J].世界煤炭,2009,35(1):104G108.
[9] 楊曉東,林曉霞.資源整合煤礦安全監管信息化模型研究與實踐[J].信息工程,2015(10):100G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