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彩花
據2012年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數據,全球紡織化學品年產量約640萬t,其中42%被中國消耗,規模世界第一。紡織品上殘留的化學品在穿著使用過程中有直接接觸人體的風險,且印染加工多為濕加工,有些化學品通過廢水進入環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大國,中國政府和企業對紡織品服裝的生態安全性能一直給予高度的關注,通過不斷制定法規和標準,規范和控制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和風險控制,同時通過政策和措施來規范企業的三廢排放和治理,并卓有成效[1]。
國家863計劃“化學品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技術”項目的子課題“紡織化學品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于2012年啟動,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泰公司)參與了此項目的攻關工作,對紡織品管控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
魯泰公司堅持知識生態型經濟增長,將經濟效益目標與生態環境效益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和安全因素。在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的同時,自覺加強紡織生產全過程中的污染控制[2]。在產品方面,立足于低碳新產品開發、綠色工藝制造,從源頭做起、從可追溯抓起,生產綠色可持續、可信賴的生態安全性紡織品;在社會方面,圍繞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企業,通過對重要節能設備的改造,實現節能減排,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2015年12月魯泰公司作為行業“綠色制造”的先行者,強化綠色科技支撐,加強環境管理,走可持續創新之路,走負責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評為紡織供應鏈綠色制造產業創新聯盟發起單位。魯泰公司倡導紡織供應鏈企業:秉持綠色設計的理念,將綠色制造和可持續發展融入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原始階段;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產品,以此貫穿于設計、生產和消費,達到整個產業鏈的綠色化;重視環境信息披露能力,同利益相關方溝通與交流,肩負起共建行業內生態文明責任;加強供應鏈環境足跡管理,開展供應鏈上各利益相關方對于綠色制造績效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將有害化學物質管控、水資源管理、能源管理和可持續原材料管理融入供應鏈各個環節。
2016年魯泰公司通過圍繞化學品、環境績效、環境管理、社會責任、品質管理和安全六個模塊的STeP生態紡織品生產現場認證,也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ZDHC基金會評為CNTAC-ZDHC化學品管理創新項目2016先鋒試點工廠。
2017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ZDHC基金會聯合制定的化學品管理十大問題最佳實踐,引用魯泰公司案例在行業內大力推廣。2017年10月魯泰公司獲得“CNTAC-ZDHC供應鏈化學品管理創新2020行動領跑者企業”稱號。
理解相關生態環保要求指理解相關標準、法規、買家、組織等對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魯泰公司關注各項標準和法規的最新動態,及時更新相關版本。
2003年中國作為世界上首先推出專門針對紡織產品的生態安全性能要求的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現為2010版)。該標準的實施對推進中國生態安全紡織產品的開發和生產、跨越綠色貿易壁壘和實現出口穩定快速增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后續中國政府又推出一系列強制性標準來強化相關上下游對產品生態安全性能監控的聯動安全機制,如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9601—2004《染料產品中23種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測定》(現為2013版)、GB 20814—2006《染料產品中重金屬元素的限量及測定》(現為2014版)等。中國在紡織服裝、皮革、鞋類、染料和紡織助劑等產品的有害物質檢測技術標準化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并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染助劑方面的相關法規和標準包括GB 19601—2013《染料產品中23種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測定》、GB 20814—2014《染料產品中重金屬元素的限量及測定》、GB/T 20708—2006《紡織助劑產品中部分有害物質的限量及測定》、REACH高關注度物質等,相關標準對重金屬的要求見表1。
在紡織品方面的相關法規和標準包括SN/T 1649─2012《進出口紡織品安全項目檢測規范》、GB/T 18885─2009《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CNS 14940:2014《紡織制品中游離甲醛之限量》、CNS 15290:2013《紡織品安全規范》、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AAFA)受限物質清單、加拿大紡織品法案等,相關標準對重金屬的要求見表2。
對于有些物質要求禁用或未檢出,是指在某種檢測方法的精度下達到的最低檢出限,如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在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和OEKO-TEX?STANDARD 100─2017中均要求禁用,且在備注中要求限量值≤20 mg/kg;德國、荷蘭、法國、奧地利、歐盟、澳大利亞、瑞士和挪威法規性限量要求均為30 mg/mL;日本纖維產業聯盟非法規性限量要求30 mg/mL。此外,買家、品牌商和聯盟組織類方面的要求,包括OEKO-TEX STANDARD 100標準、ZDHC有害化學品零排放限量物質清單MRSL、各品牌商和買家的限量物質清單,包括原材料限量物質清單MRSL和產品限量物質清單PRSL等,如英國BURBERRY推出的 MRSL和PRSL。

表1 染助劑相關標準中重金屬要求/(mg·L-1)

表2 紡織品相關標準重金屬要求/(mg·kg-1)
魯泰公司從綠色漿料到染化料助劑的選用都采取優化選擇,分析化學成分及添加后可能產生的物質和效果,盡可能做到無毒、無害。產品的綠色生態指標更得到魯泰公司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在指標控制方面也比客戶要求更嚴。如對甲醛含量的規定,客戶大多要求不超過75 mg/mL,而公司一般不允許超過50 mg/mL;在染色牢度控制方面,與大的染化料供應商合作研究,合理選用配伍性好的染料,均比客戶要求高半級,嚴于通行的國際標準,這些措施贏得高端客戶的美譽[2]。
魯泰公司對所有染助劑供應商進行評價和驗廠,對供應商的產品資質和管理體系進行確認,確保供應商重合同、守信用、管理規范、提供的產品安全、質量穩定,且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所有使用助劑和漿料,其供應商必須提供合規的化學品MSDS清單和使用說明書,并簽署《供應商質量及安全性保證協議書》。
在新型助劑的引進與使用方面,要求供應商提供第三方檢測有害物質的合格報告,否則在應用試驗合格后須進行有害化學物質的檢測,待檢測合格后方可對大貨進行使用。對于正常的使用助劑,隨機抽樣送檢,確保符合歐盟、ZDHC等相關要求。魯泰公司根據化學品相關方面的進展,與化學品合格供應商簽署《化學品環保及符合性聲明》。
魯泰公司作為供應鏈化學品管理創新2020先鋒試點企業,對使用的染助劑進行分類識別和分析,確定各類型染助劑的有害物質檢測項目,確保使用環保安全的染助劑。魯泰公司聯合亨斯邁、德司達、昂高等供應商共同討論染助劑的危險評估和替代問題、生態環保最新要求等,同時還與BURBERRY、UNIQLO、LiDL等下游大品牌商就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進行溝通。
2.4.1 產品檢測
公司每年將各類產品送瑞士紡織檢定公司進行OEKO-TEX?STANDARD 100環保認證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確保產品符合生態環保要求。同時根據限量物質抽檢計劃,選取面料針對性進行相關限量物質的檢測,對檢出的相關限量物質進行原因分析,排查所用染助劑,確保后續未檢出或遠低于限量值要求。
2.4.2 廢水、污泥等檢測
不定期對生產排放廢水進行ZDHC分析物列表內的有害物質和一般污染物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與其它染整企業及前期結果進行對比,對于檢測出的有害物質進行原因分析、排查,逐漸降低有害物質含量。
通過上述高效的染助劑生態安全管控、化學品管理和良好的過程控制,為生產高品質的生態環保面料和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提供保障,也盡可能降低了污染物的含量,與供應鏈上各大品牌商、供應商、化學品行業及非政府組織等相關方共同努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1]王建平.“時尚之毒”—“圍觀”、“拍磚”與理性思考[J].2011年傳化股份全國印染行業節能環保年會,2011:24-36.
[2] 張建祥,倪愛紅,耿彩花.發展經濟注重環保[J].中國標準化論壇,2006(9):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