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沒有看到被曬傷的魚或者皮膚發紅的大象呢?
人類曬太陽可能導致皮膚受損,動物的皮膚也難逃太陽的灼傷,如果動物的皮膚會被太陽曬傷,為什么我們看不到被曬傷的魚,或者皮膚發紅的大象呢?
墨西哥克雷塔羅自治大學分子流行病學家卡琳娜·阿塞韋多·懷特豪斯(Karina Acevedo-Whitehouse)說:“太陽永遠照射在地球上,而且所有生物個體都接觸過陽光,這是太陽對動物施加的一種很強的選擇性壓力,動物產生了許多機制進行抵消。”
一些動物的“防曬”機制非常明確,動物身體上的毛發、軟皮、絨毛、羽毛和鱗片,它們形成了陽光和皮膚之間的一道屏障。這些適應性非常有效,只有當人類干預時才會失效。例如:人類圈養的豬,它們的毛發很少,在太陽照射下,它們的皮膚比野豬更敏感,更易受傷。
自然界沒有毛發、沒有鱗片的動物必須采取其他自我保護措施。大象和犀牛不僅擁有較厚的獸皮,它們還時常在泥潭中打滾,身體上覆蓋泥土,這相當于一層防曬霜。在陽光非常強烈時,許多動物會躲到陰涼地或者躲到洞穴之中。懷特豪斯說:“這些自我保護措施都可以幫助動物應對強烈的陽光,所以我們平時并未看到被曬傷的動物。”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分子生物學家泰夫·馬哈穆德(Taifo Mahmud)發現一些物種會通過自身細胞制造出一種獨特的“防曬霜”來提高防曬能力。他在魚類、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群體中發現一些基因特征,有助于它們制造叫做gadusol的化學物質,它能夠形成抵御太陽紫光線的蛋白質。馬哈穆德說:“除了哺乳動物之外的多數脊椎動物,都擁有能夠制造gadusol的基因。迄今為止,他們已證明只有斑馬魚才能真正使用該化合物作為抵御紫外線的保護劑,目前科學家正在積極研究人類如何利用這種特性來防止皮膚被曬傷。”
哺乳動物也“不甘示弱”,它們研制出自己獨特的防曬保護機制。河馬能夠從氣孔分泌出猩紅色液體,看上去就像血液一樣,但并非真實血液。其他動物也懂得在強烈陽光下如何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例如:長頸鹿的舌頭會產生更多的黑色素,因為當它們伸舌頭吃樹葉時會暴曬陽光。
那動物還會被曬傷嗎?是的,海洋哺乳動物中尤其是鯨類動物(鯨魚、海豚和鼠海豚),因為它們沒有皮毛,也沒有鱗片。據悉,懷特豪斯研究鯨的皮膚曬傷現象已有5年多時間。
依據2013年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的一篇研究報告,懷特豪斯和她的同事對海洋中的藍鯨、抹香鯨和長須鯨背部皮膚采樣,結果顯示當鯨在海面上呼吸和群體交互時,它們的皮膚有被曬傷的跡象。但至關重要的是,他們發現鯨擁有一種特殊機制,能夠抵消這種皮膚灼傷。
一些鯨產生色素,使它們的皮膚變成灰暗色,還有一些鯨的基因能夠引發皮膚的保護性應激反應。甚至一些鯨已經形成堅硬的角質層,可以保護它們最脆弱的皮膚區域。從保護“外套”、自制“防曬霜”,以及快速自愈能力,這些有效抵御陽光照射的動物也許有一天能夠為我們提供拯救皮膚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