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最近探明乳腺癌細胞在人體其他位置潛伏并在多年后復發的機制,在實驗室實驗中以藥物和基因療法成功損毀這種細胞,阻止其轉移。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乳腺癌細胞可以通過自體吞噬在人體隱藏較長時間而不被發現。自體吞噬指任何細胞,無論癌變還是健康細胞,在充滿壓力或營養匱乏的環境里改組內部成分以求生存。這種過程發生時,細胞相當于局部關閉,進入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由于隱藏于身體某處休眠,這類細胞同樣能夠躲過放射療法。
研究牽頭人之一肯特·亨特和同事向小鼠注入休眠的人體乳腺癌細胞,然后給予其中一半小鼠抗自體吞噬藥物,另一半小鼠接受安慰劑。另一組實驗中,研究人員修改了小鼠體內用于控制自體吞噬的基因。結果顯示,兩種與自體吞噬相關的治療方法都“顯著”降低了癌細胞存活率并限制它們擴散。亨特說,從目前的研究發展出可行性治療方法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不久,他們將開展臨床試驗以檢測這種療法是否適用于人類。不過,亨特不確定這種方法是否適用于其他癌細胞。研究相關結果發表于英國《自然·通訊》雜志。
乳腺癌死亡病例中,90%死于癌轉移,即乳腺癌向身體其他部位和器官擴散轉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發現癌細胞潛伏并復發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