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湖
近日,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州貴陽落下帷幕,普通市民的參與熱情讓這一盛會的親和力倍增。“百家大數據優秀案例”的發布,讓民眾在領略“黑科技”魅力的同時,也觸摸到大數據對生活的深度改變。
讓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在“鐵籠”中運行,覆蓋貴陽40個市直單位,一項叫“數據鐵籠”的工程,方便了公眾對權力的監督;著力破解貨源信息不對稱、交易效率較低、貨車空駛率高等痛點,一家叫“貨車幫”的貴州本土企業,3年多時間成長為“大數據+物流”的獨角獸企業。充分發掘大數據的政用、商用、民用價值,大數據的應用場景才能不斷拓展。
在多維度的應用場景中,人們對大數據已不陌生,但要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強大驅動力,打破障礙的努力依然不可或缺。只有在觀念認知、制度設計上實現大數據的“聚通用”,以大數據的“融”與“用”攪動一池春水,才能讓大數據真正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抓手。
“融”起來的大數據,激發的能量不可限量。大數據之“大”,正在于數據的聯通,當前迫切需要打破部門間的“數據煙囪”、拆掉產業間的數據藩籬、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相融。
“用”起來的大數據,展示的前景前所未有。融合本身就是為了應用。正如今年數博會上百家大數據優秀案例所揭示的,從交通物流到醫療健康,從金融財稅到能源電力,從資源環保到旅游服務,傳統行業的面貌因大數據的介入而煥然一新。公眾、政府、企業的高頻互動,更在不斷拓展大數據的生命力。
大數據不是用來做擺設的,更不是用來趕時髦的。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用好大數據已經成為便民的優選。共享單車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一“互聯網+”出行方式,不僅倒逼城市優化慢行系統,也為公共交通治理提供了豐富數據。此外,推動大數據與政務服務的“聚通用”,“進一扇門辦全部事、進一張網辦全省事”,這樣的愿景和行動,在大數據的助力下,正一步步化為具體可感的便民場景。
不管生產要素發生怎樣的變遷,人永遠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在“數化萬物”的大數據時代,人依然是最核心的主體。“融”起來的大數據,為社會的創新發展打開了無數扇門。“用”起來的大數據,為民生福祉的改善帶來了諸多可能。開放、安全、高效的“聚通用”,將為大數據的發展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