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勛建說自己是一個“夜長夢多”的人,8年的科研生涯中,得過很多省部級科技獎,那一份份閃耀榮譽的背后,是他為科研夢想而不懈奮斗的無數不眠之夜。
4月5日,在湖南電力防災減災中心氣象監控室監控臺前,幾個身穿藍色工作服的青年正聚精會神地盯著監控屏幕。站在中間稍顯年長的年輕人不時用手推下鼻尖上的眼鏡,在面前的山火預警電子地圖上比劃著大小,指導大家記錄著屏幕上顏色深淺不一區域的坐標。
他叫徐勛建,是國家電網湖南防災減災中心預測預警中心主任,當天已是徐勛建連續蹲守氣象監測室的第6天。8年來,在每個可能因天氣引發電網災情的特殊時期,他一直默默守護著電網安全。
徐勛建最初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如同每一個80后孩子兒時都有一個“科學家夢”一般,他熱愛探索與發現,大學專攻電氣專業的他夢想成為像愛迪生那樣的科學家。但夢想總與荊棘相伴,徐勛建的求學之路同樣充滿坎坷。
由于家境清貧,同樣成績優異的弟弟主動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邊打工邊幫助他專心完成學業。就這樣,徐勛建只身一人到日本攻讀博士學位。在海外那段獨自漂泊的歲月中,日本同學的白眼沒有阻擋住徐勛建在實驗室里專注地鉆研,“那時候支撐自己的可能就只有夢想了,因為那份夢想中還承載著家人的期待,我更會拼了命地學!”
憑著不懈的努力,當時年僅25歲的徐勛建就已成為當時所學領域中的佼佼者,他不僅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所有專業學科,還獨立開發了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然而,在準備申請專利時,他卻被告知不能署名,由于該項目專利屬于高精尖技術,如果所有權人為中國人,將影響申報的研究項目經費資助。徐勛建據理力爭仍無濟于事,為了順利完成項目研究,他只能放棄了該項技術的專利所有權。失落和挫敗感并沒有擊倒他,反而更堅定了徐勛建回國報效的信念。博士畢業后,面對導師的極力挽留和助理教授職位以及高薪收入的誘惑,徐勛建毅然選擇回國,在他的心中,那顆中國心、那個中國夢才更值得他追隨。
或許是每一個轉變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目睹了2008年的那場冰災給湖南電網造成的巨大損失和長時間停電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想著抗冰烈士犧牲的場景和鐵塔攔腰折斷的畫面,回國后的徐勛建深深感到,在大自然的災害面前,一切都是如此的渺小與脆弱。他萌發了改變科研方向的想法,決心把解決電網防災減災技術難題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讓祖國的電網在風雪中挺起脊梁,他毫不猶豫地選擇走進了湖南電力。
2010年是徐勛建來到湖南電力的第一年,有幸加入了陸佳政博士領導的電網防災減災科技攻關團隊,作為一名新人他被分在了災害預測班,而當時的電網覆冰預測模型需要大量的現場數據驗證才能投入業務運行。為了收集第一手資料,需要奔波在湖南地形最復雜、氣候最寒冷的地區。就這樣,徐勛建來到了當年冰情最嚴重的郴州,擔負起了陽明山片區的監測任務。“你知道嗎?冬天里的陽明山大雪封山,白天出個門裹兩件棉襖都凍得哆嗦,晚上睡覺蓋四床棉被還是冷,山上的老鄉都問我干什么要遭這份罪。”徐勛建看著窗外笑著回憶說,“但也許夢想就是如此奇妙,盡管有苦澀,卻讓我很充實。”
2010年12月,郴州電網全面進入防凍融冰警戒期,徐勛建和同事要前往陽明山最高的山峰進行鐵塔覆冰數據采集,而上山的路要經過一個只能容下一腳寬的懸崖,看著同事們側身抓著巖壁上的石疙瘩,腳下薄冰掉下百米深的懸崖,第一次經歷這樣場景的徐勛建心里很害怕,嘀咕著這十幾年的書是不是要白讀了,可想著科研路上的艱辛,他咬牙克服恐懼走了過去。回想當年自己走過的這段懸崖,現在的徐勛建依然會感嘆,正是從那時起,他懂得了只要夢想夠堅定,任何困難和危險都能戰勝。
一線的洗禮讓徐勛建告別了書生的青澀,逐漸成長為一名“久經沙場”的科研骨干。“當時電網災害預測,主要依靠氣象預報員根據天氣形勢圖和自身經驗進行,難以準確定量,且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徐勛建至今仍記得,為了攻克電網覆冰數值預報技術,氣象專業零基礎的他艱難啃讀氣象專業課本的場景。徐勛建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把中國的氣象機構、林業部門等幾乎都跑了個遍。面對著眾多質疑的聲音,骨子里堅韌的他一年要往返北京80余次,卻從沒來得及去天安門、故宮轉一轉,只為能第一時間趕回實驗室驗證數據的可行性。他的努力換來的是電網覆冰數值預報系統在2011年的應運而生。
在眾多人的眼里,徐勛建是個愛追夢、有故事的人,而最讓大伙津津樂道的,還是2012年夏天他與夢境那次匪夷所思的“邂逅”。那是在開發覆冰預測系統的時候,實驗因找不到關鍵覆冰因子而遇到瓶頸。“當時我們考慮了大氣環流、海洋溫度等多個因子,卻都以失敗告終,那晚夢里我在北極孤獨地走著,卻怎么也走不到盡頭,我突然驚醒衣服都來不及穿就往實驗室跑,計算后發現,關鍵因子竟然是北極極渦面積。”回憶起那時的場景,徐勛建拍著頭爽朗地笑了。
徐勛建總說自己是個“夜長夢多”的人,8年的科研生涯中,作為電網防災減災科技攻關團隊的骨干成員之一,徐勛建先后獲得“中國電力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電網公司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等省部級科技獎,那一份份閃耀榮譽的背后,是他為科研夢想而不懈奮斗的無數不眠之夜。用徐勛建自己的話說,在電網防災減災的科研路上,有付出、有堅持,就能收獲自己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