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強
爬行,是人類降生后首先采用的行動方式,是古老的運動方式和健身方法。四足著地,氣運丹田,似獅似虎,似狼似豹,既可以慢若龜步,也可以動如脫兔。
小孩學會走路之前,先進行充分的爬行學習其實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類似四足動物的爬行方式,可以充分鍛煉穩定脊柱的相關肌群,能夠鍛煉感知系統進而加強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促進大腦的充分發育。所以,各位寶媽們,在育兒的過程中,要尤其重視爬行過程的鍛煉。而成年人練習爬行,能促進血液循環,鍛煉全身大部分肌肉,增強許多器官的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目的。
在爬行時,身體重量分散到四肢,可以大大減輕腰椎的垂直負重,也就是預防和改善腰間盤突出,強化腰腹力量,恢復彈性。四足支撐的動物,都沒有腰間盤突出。
那么,爬行訓練到底適合哪些人群呢?簡單來說,除了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的患者,都是可以進行爬行訓練的。而爬行訓練,尤其適合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腰背部僵硬、下肢靜脈曲張、上肢肌肉萎縮、長期低頭不運動的人群。甚至還能改善消化不良、脊柱側彎(須有指導)等。
下面就由易到難,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爬行訓練。
簡單版
想象自己是一只熊,四肢著地,背部盡量地保持平坦并且腹部內收,核心保持穩定。然后進行最簡單的爬行訓練,四肢交替進行爬行。前后移動。直到累為止。
進階版
側向熊爬: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被螃蟹感染了的熊,在四肢交替的基礎上,更多地進行側向爬行的移動。同樣,還是注意保持腰背挺直,腹部內收,呼吸流暢。
雙手伸直置放于雙腿中間,雙腿呈外展屈膝狀態。首先先盡量蹲低,然后以手部的前后移動,帶動整個身體的移動。還可以左右移動,同樣帶動身體重心進行移動。注意保持平衡,不要摔倒。
此法較于復雜,起始姿勢可以是俯臥撐的姿勢,然后雙手保持不動,兩只腳交替前行,逐漸貼近手臂;之后,繼續將雙手交替移動前行,直到再恢復到俯臥撐的四足支撐的狀態,這為一個完整動作,可以多做幾個回合,保持平衡,到累為止。
此種爬法最為困難,不過也最為有趣。起始動作可以是像蜘蛛一樣,手腳盡量外展,整個身體盡量打開,然后手腳交替彎曲,下肢稍微外展,進行爬行訓練。
爬行鍛煉的地點,在草地上、地板上均可,直線向前、向后或轉圈爬行可以交替進行。爬行的速度由慢逐漸加快,爬行的時間由短逐漸延長。一般每日鍛煉1次,每次10~15分鐘。注意配合呼吸,保持平衡,預防摔倒。
腰間盤突出、腰背酸痛的患者不妨試試,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