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洪
看過老電影《柳堡的故事》或《霓虹燈下的哨兵》的老一代觀眾,一定會對影片中的“二妹子”和春妮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扮演者就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老藝術家陶玉玲。如今,陶玉玲已是84歲的高齡,但藝術生命依然璀璨。2015年央視春晚,陶老演繹開場《四世同堂合家歡》后又主演公益電影《一路梨花》。在八一廠,老同事們都叫她“小陶”,時間長了,她總覺得自己不老,有時路人稱她“老太太”,她反而會覺得不適應。“可能是我的心態比較年輕吧。”陶老如是說。在她的養生詞典里,還有著這樣一句話:“老年人要學會自己找樂。”
陶老的心態十分樂觀,樂觀之中還帶有一點“童真”,這是她高壽的一個主要原因。她曾說:“我這個人春夏秋冬都喜歡。春天,一打雷我就興奮;夏天,人家都嫌熱,可我聽到知了叫就高興,下雨天,我還會去雨中走走;秋天,大院里金黃色的梧桐樹葉掉了一地,太美了,我喜歡踩著樹葉走,聽著腳底下發出的沙沙聲;下雪天更喜歡,我喜歡走出家門去欣賞雪景。老年人一定要學會自己找樂。”一次,陶老和家人一起去香山玩,可遇上了堵車。陶老一看這架勢,就說:“別去了,回家吧。”回到大院后,她看到院里盛開的花朵,心情頓時大好,趕緊招呼大家拍照片。“做什么事都要講究一個心態,如果因為沒有按計劃去香山就郁悶一天,那多不值。去香山是玩,是去看風景;院子里也那么美,花都開了,一樣好看。人要高興,就要善于調整心態。尤其是老年人,要跳、要俏、要笑,這樣才活得快樂、活得健康”。陶老喜歡穿紅色的衣服,且每時每刻笑聲不斷,在她看來,“老年人應當多參加社會活動,把生活安排得豐富一點,讓煩惱沒有時間和縫隙可鉆”。陶老不僅這樣說,也這樣踐行著。

對疾病的“藐視”是陶老高壽的另一個原因。1993年11月,陶老口腔上顎患惡性腫瘤。根據醫生的治療方案,她必須切開面部,摘除腫瘤。可視表演藝術為生命的她實在無法接受這個“毀容”的方案。最后,醫生將手術方案改為從口腔進入。所幸的是,手術要比預想的成功。手術后,她不能進食,也不能說話,只能靠輸液來獲得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1993年12月,陶老在病中日記里寫道:“要拼搏求生,不能坐以待斃。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手術后的陶老除了積極治療,還服用中藥進行輔助治療,她說:“我早上4點鐘起床,5點鐘到醫院,和大家一起排隊掛號,然后再排隊拿藥。后來,我學習了“郭林氣功”,我就每天從總政大院走到青年湖公園,在那里練習氣功,然后坐104路公共汽車到醫院,到的時候正好6點,我就把病歷本放在那里排隊,然后買份早報,買份早餐,邊吃邊看。等到了8點,醫院上班了,我就排隊拿號,看病拿藥。我把看病當作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去做,在排隊的時候我認識了很多病友,大家在一起聊天,交流。我還告訴一些病友,如果自己行,就不要老讓家人陪同,不要把自己當作一個病人。”說到這里,陶老爽朗的笑聲再次響了起來。
喜歡運動也是陶老高壽的一個重要原因。早在年輕時,陶老就喜歡運動:“當年在前線話劇團,我打乒乓球是女子冠軍,還打籃球、游泳。”年近80歲時,她依然下水游泳,雖然不敢去深水區,但在淺水區還能游十幾個來回,并羨慕演“王成”的劉世龍會冬泳。每到周末,小外孫來到她家,童心未泯的陶老就帶著小外孫去打乒乓球,“慢慢地,他不跟我打了,嫌我球技不好,我只好給他找教練、陪練。現在他代表三帆中學參加區里的比賽,打得不錯,我就是他的啟蒙老師。”陶老說著,言語間不無得意。在抗癌的日子里,陶老還堅持做“吸吸呼”,這是當時十分盛行的一種有氧健身操,以走路為主。單是這個運動,她就堅持了10年。停了中藥以后,她又堅持天天打太極拳,不管頭天晚上睡得多晚,早上6∶30-7∶15,她都要去打太極。“鍛煉下來感覺非常好,每天睡眠很好,不需要吃安眠藥”。近年來,陶老又和社區里的大爺大媽們融在了一起,打打太極拳,練練太極劍,同時,還加入了社區的“扇子舞團”。朋友都很羨慕我們的夫妻感情
和睦的家庭對長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陶老的老伴兒黃國林是一個干練的人,他的足智多謀給了陶老很大的幫助。“他是我的軍師,許多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要請他幫助。很多資料也是由他搜集、積累的。”陶老經常這樣說。不管是人生遭遇坎坷之時,還是人生道路需要重大抉擇之時,黃國林都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出決定。在陶老患癌癥期間,每天都要服用中藥,而煎中藥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黃國林的身上。“朋友都很羨慕我們的夫妻感情。的確,老黃是個模范丈夫,我記得生病以后,我每天都要外出散步,風雨無阻。而只要下雨,老伴兒一定會到家附近來接我,給我送傘。看到這些,就連我的老朋友們都很感動”。然而,就在陶老積極抗癌的同時,黃國林也患了癌癥。最先得知噩耗的陶老被嚇得手足無措,但最后還是決定將病情告訴老伴其他,因為她了解老伴兒的堅強,認為他能夠扛得住。不出所料,黃國林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連稱“沒事”,并以豁達樂觀的心態與陶老一起相互扶持,相互鼓勵,成為一對堅強的抗癌夫妻。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幾年之后,陶老和黃國林居然都把病情給控制住了,兩人合力創造了一個醫學史上的奇跡。
陶老認為養生不必刻意為之,但老年人的生活要規律,不要隨便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在家的生活很規律,早上打太極拳,回來寫字,或者看劇本準備臺詞。10點鐘下樓,拉個小車去買菜,中午回家簡單吃一點,然后看報。下午彈鋼琴,四五點鐘跟老伴兒出去轉一圈。晚飯后看新聞,看兩集中央一套的電視劇。之后,就洗漱、看報、睡覺”。陶老對飲食并不講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比較喜歡吃魚,營養豐富,脂肪也不多,老年人應該多吃魚,少吃肉。堅果也挺好,核桃、杏仁、花生米之類可以適當吃點”。如果說陶老有什么養生的“秘方”,那就是“每天一杯養生茶”。自患癌癥之后,陶老每天用西洋參泡茶,里面加點干山楂、枸杞。就是這種養生茶,她堅持了近20年。陶老曾寫有十條康復心得:一是及時體檢,早發現早治療;二是關注養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三是規律生活,早睡早起;四是堅持鍛煉;五是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六是老年社交不可少;七是老有所樂;八是飲食要健康,多吃水果蔬菜;九是千里之行,始于寧靜。慢下來,修煉心靈;十是忘記自己的年齡,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可以說,陶老的“康復心得”不僅有益于患病者,對于普通的老年人來說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