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蛟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展,軟件技術日新月異,在社會經濟各個層面,軟件應用均有所涉及。軟件行業的不斷信息化針對相應的軟件人才提出更多高精尖的要求,全面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軟件工程人才已然成為大勢所趨。在此,本文將就軟件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簡要探討。
我國各工科類高校均進行軟件工程及計算機等專業的設立,畢業生數量遠超美印兩國,然而,我國軟件市場占額及產品質量卻不及美印,遠遠落后,加之軟件產業發展的滯后性,相關人才過剩卻難以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現狀突顯,導致此類情況的原因在于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難以充分順應市場需求。基于此,實現軟件工程復合型人才的優化培養,采用針對性較強的人才培養模式顯得非常重要,對于推動我國信息行業深化進步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簡要分析軟件工程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的相關能力
通常而言,復合型人才主要指的是具有2個或2個以上專業(或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復合型人才培養是教育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當今社會高科技、新行業不斷涌現,學科相互交叉滲透,不斷向綜合化方向發展,社會迫切要求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社會的需求決定了教育改革的一個必然的趨勢,即為創新建立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基于此,應大膽嘗試,構建實用型、復合型、創新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設置“軟件工程+背景專業”的雙專業培養方式,將會計學、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等不同領域的專業與軟件工程有機結合,實現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強化人才專業能力培養,并提升其目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學習能力、組織與管理能力等綜合能力水平。
概述軟件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構建
(1)課程體系
課程構成。在四年的學習時間里,高校學生全面掌握終生夠用的專業知識以及科學文化知識顯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就需針對“標”以及“本”相互間關系進行有效處理。具體來說,在知識結構中,基礎科學處于核心地位,進而能夠將其稱作是“知識核”,可謂是全部專業學科的基礎所在。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進程當中,高校為使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得到全面實現,則必須強化基礎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以此作為教學主要出發點,努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結合實際社會需求,根據技術發展要求,針對培養方向進行不斷調整以及就課程設置展開合理化設置,促使相應的課程體系更為開放且靈活,完成動態化教學計劃的制定,創新跟教學相關的模式以及內容、方法以及課程設置等內容,進而獲得涵蓋有課程體系以及工程實踐、教學管理以及技能訓練、質量保證以及素質教育等在內的整套培養模式體系,形成促使學生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培養加強,使之具備復合專業知識能力及多層次領域專業能力的培養目標。
內容構成。具體地,公共基礎教育課,該門課程可謂是各個專業的共同必修課程,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思想素養、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大學寫作、外語等學科和技能課程;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課程,涵蓋有演講與口才、大學生就業與自薦能力、公共關系、外語口語聽力等;國家職業(專業)資格證書考試培養課程,高校結合賣情,進行編程工程師、醫師、公務員、律師、法律顧問、會汁師、專利代理、商務師、監理師、經紀人、精算師、報關員等職業資格課程和培訓的開設;選修課程,通常而言,選修課程應要求學生掌握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跨學科的知識,部分擁有專業技能特色的選修課程可以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使得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愛好及特長展開自主的選擇。
(2)教學模式
常規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構建多層次、立體的教學模式,涵蓋,兩類課程,必修課和選修課;四個層次,驗證性實驗、綜合|生實驗、設計性實驗和自主探究性實驗三個階段,大一、大二為第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驗證技能,大二、大三為第二階段,通過綜合實驗以及實驗技巧,不斷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最后兩年為第三階段,通過設計性、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基于工作室的項目實踐教學。對比人才培養歷史實踐分析跟我國國內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相關模式,基于高校多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借鑒國內優秀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模型,針對軟件工程復合型人才模式實踐教學項目展開優化建設,力求全面實施教學改革工作,就軟件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式進行深入探索。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3)課堂補充
鼓勵學生參加課外興趣小組/社團,參與創新創業與創客活動,參加各種軟件設計大賽等。立足建構主義課程理論的正確指導,將高校或者是教師當作是主體,著手于學科基礎以及數理基礎、專業素養三個層面內容,進行學科大類提高班以及數理提高班、項目專業教育提高班的完善建立,并制定針對陛較強的特殊政策,實現優質資源的有效配備,進而能夠強化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并針對各個提高班相應特征進對比總結,找出跟軟件工程學科相關的課程、實踐跟人才培養之間所存在的相互關系;與此同時,為實現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明顯強化,需加強方法訓練的研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置身于各類實驗競賽中。
綜上,實踐證明,復合型人才培養可謂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家建設的基本需求,高校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認真地完成各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全面培養,具體落實到專業培養定位以及人才培養定位、課程平臺架構、專業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式設計、實踐訓練體系等方方面面,強化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為信息產業改革奠定扎實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