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蘭 劉泰宇
摘 要:為了掌握塞罕壩自然保護區菊科野生植物資源狀況,實現對該科植物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2013—2014年,通過樣線調查和樣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保護區內的菊科(Compositae)植物資源種類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塞罕壩自然保護區野生菊科植物共76種,分屬于35屬,是塞罕壩保護區屬、種類最大一科;其中藥用植物70種,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關鍵詞:菊科植物;資源;調查;塞罕壩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 Q94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09-0115-03
Investigation on Resources of the Compositae Species in Saihanba Natural Reserve
Du Xinglan1 et al.
(1Saihanba Mechanized Forest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Weichang 068466,china)
Abstract: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plant resource in Saihanba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field investigation for the plant species of Compositae in Saihanba Natural Reserve was conducted.Methods by combining line transect survey and sampling survey, the protected area of the Compositae plant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Saihanba nature reserve wild Compositae were 76 species, belonging to 35 genera, is the largest species, belonged to Saihanba protection department. It has important medicinal value and ornamental value, of which 70 kinds of medicinal plants a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aihanba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ompositae plants;Resource;Investigation;Saihanba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菊科是中國被子植物第一大科,全世界約1000屬25000~30000種,廣泛分布。中國約240屬2300種之多,隸屬于2亞科、5超族、11族中。與其他各科相比,藥用植物總數最多,藥用植物約有500多種,如:蒲公英、旋覆花、茵陳蒿、蒼耳等[1]。菊科中許多植物極具觀賞價值,對于塞罕壩這樣一個天然寶庫,對菊科植物的調查研究報道至今仍存在空白。本文試圖對塞罕壩保護區菊科植物資源的種類、藥用價值及觀賞價值調查、分析,旨在為菊科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1 研究地概況
塞罕壩自然保護區位于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接處,地理坐標為:北緯42°22′~42°31′,東經116°53′~117°31′。區域海拔高度1500~1939.6m,面積20029.8hm2。該地區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低溫寒冷,積雪長達7個月;降水量偏少,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氣溫-1.5℃,極端最高氣溫33.4℃,極端最低氣溫-43.3℃;年平均降水量530mm,
≥10℃的年積溫為1663.5℃[2-3]。塞罕壩屬于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錯帶和高原-丘陵-曼甸-沙地移行區,這里生態環境獨特,生物物種豐富,生態景觀多樣,既有大面積的森林、草原,又有成片的沼澤濕地和荒漠沙地,資源特征實為獨特。
2 研究方法
2013—2014年,河北大學與塞罕壩自然保護區聯合采用樣線與樣地相結合的方法對自然保護區內菊科資源開展了野外調查,通過認真整理標本及相關資料,參考《塞罕壩森林植物圖譜》、《河北植物志》、《塞罕壩植物志》等大量文獻,對保護區內菊科植物的資源現狀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獲得了該科植物資源的第一手資料[4-5]。
3 研究結果
3.1 菊科植物資源概況 塞罕壩自然保護區菊科植物有35屬76種。其中單種屬有21個,最大的屬蒿屬有17種(表1)。
3.2 藥用價值 中國菊科植物中,大約有300種可為藥用。菊科具備較高的藥用價值,所含有的倍半萜內酯類具有強心、抗癌、驅蟲、鎮痛等作用。塞罕壩保護區藥用菊科植物分布廣泛,已經報道的具有藥用價值的高達70種,如小飛蓬、蒼耳、蒼術、火絨草、黑蒿、冷蒿、牛蒡、蒲公英等。
3.3 其他價值 菊科中有許多著名的觀賞植物,塞罕壩分布著許多具有觀賞價值菊科植物,如翠菊、小紅菊、線葉菊、紫菀等。菊科植物中飼料植物也非常多,在塞罕壩分布的種類有:東風菜、飛廉、白連蒿、苦苣菜、抱莖苦荬菜、山萵苣等;還有許多具有食用價值的植物如:東風菜、艾蒿、野艾蒿、刺兒菜、苦菜、蒲公英、山萵苣等。除了具有以上重要價值外,有些菊科植物還具有油料、染料和精油提取等價值,眾多價值需要進一步研究開發應用。
4 保護開發利用的建議
為了保護塞罕壩自然保護區菊科植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形成較好產業鏈,針對塞罕壩保護區的實際狀況提出如下對策及建議:
4.1 加強資源調查,深入進行研究與開發 繼續加強資源調查,進一步摸清菊科植物的種類、分布現狀、儲量、動態變化等,同時對其它野生植物資源也應加大調查與開發利用研究。塞罕壩自然保護區菊科植物資源豐富,大部分具有藥用價值,為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應加大與大專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對藥用價值、營養價值較高的菊科植物資源進行人工栽培,形成產業。
4.2 重視菊科植物資源的保護 塞罕壩菊科植物大部分為藥用植物,同時具有觀賞、食用、飼料等價值,近年來當地居民開始采挖亂采亂挖現象普遍。菊科植物資源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為了促使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入良性循環,必須加強環保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加強植物資源的保護,使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杜絕亂采亂挖現象,最大限度地保護整個生態系統物種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李玉平,襲寧,慕小倩,等.菊科植物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增刊):150-156.
[2]候建華,劉春延,劉?,?,等.塞罕壩動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劉春延,趙亞民,劉?,?,等.塞罕壩森林植物圖譜[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4]河北植物志編輯委員會.河北植物志[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5]黃金祥,李信,錢進源,等.塞罕壩植物志[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