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清


今年34歲的譚超,2011年考取煙臺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史碩士,2015年考取延邊大學世界史博士。在讀碩士、博士期間,他不管別人的非議,一邊讀書,一邊做快遞。這兩年,他的事跡被全國多家媒體報道后,激勵了無數人,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博士快遞哥”。
為掙學費當上了快遞哥
譚超是山東龍口人,1984年5月出生于一戶農家,2007年畢業于煙臺大學新聞系。大學畢業后,譚超想當一名大學教師,這也是他父母的愿望。因為在家鄉,人們非常尊敬教師,尤其是大學教師,而且大學教師的收入也可以。而要想當大學教師,只有本科學歷是不行的,譚超決定先讀碩士,碩士畢業后讀博士。可是,讀碩士、博士的學費從哪里來?靠父母供他,那得多辛苦,他于心不忍,譚超覺得,是男人就應該頂天立地,不能老靠父母。考慮了幾天后,譚超決定:一邊打工掙學費,一邊準備考碩士。于是,他辭別父母,獨自背起行囊來到了煙臺。
為了能有時間學習,起初3年,譚超做過很多種兼職,如房地產中介、大學保安等。曾經,他連續兩個月沒賣出去一套房子,這令他意識到,干哪行都不容易。2010年年底,譚超到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通快遞”)工作,當了一名快遞哥。
沒有交通工具,也不熟悉路,剛開始,譚超一天最多收發30個快件,最少的一天,他才收發了兩個。后來,譚超用全部積蓄買了一輛機動三輪車,誰知在收發快件的途中,不小心撞上了路邊停著的一輛轎車。他沒跑,根據車主留的電話,聯系上了車主,賠了人家2700元。由于三輪車也被撞壞了,他推著走了幾個小時,耽誤了收發快件,被老板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通。
白天收發快件,晚上看書,看似兩不誤,可是忙活了一天回到家,譚超累得筋疲力盡,真想變成一塊口香糖,黏在床上不下來。每每這個時候,他就會想起自己的理想,于是洗把臉開始學習。一晚只睡三四個小時很正常,有時甚至一學就是一個通宵。雖然很用功,但連續3年,他都沒能通過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專業研究生的考試。
好在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曹程程很支持他。“考不上就慢慢來唄,直到考上為止。”那時候,曹程程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鼓勵他,而且她堅信,譚超一定能考上,因為她覺得他有韌勁。
收發一個快件賺1.5元錢,看其他網點的快遞哥一天能收發幾十個快件,沒少賺錢,譚超開始琢磨。漸漸地,譚超發現煙臺大學的很多學生都喜歡網購,而且買的都是小東西,如指甲刀、手機殼等。他想,如果自己能取得中通快遞網點的代理權,開一個收發快件店,讓大學生自己來收發快件,效率不就提高了嗎?于是,譚超在煙臺大學附近租了一間房,作為快件收發店,他每天把快件拿到店里后,會群發一條短信:“您好,您的快件到了,可到煙臺大學綜合商店一側的中通快遞領取。”漸漸地,來收發快件的同學發現,這位快遞哥的桌子上,還放著幾本考研書籍。
對快件進行編號
轉機出現在2011年。這一年,譚超終于通過了清華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筆試。在網上查到自己分數的那一刻,譚超激動得幾乎要暈過去。那段時間,他狠狠心放下手頭的工作,一心準備面試,盤算著一旦考上,就不干快遞了,到北京上學。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面試結果出來的那天,曹程程記得很清楚:傍晚,譚超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一向能聊能侃的他一聲不吭,也沒吃晚飯,只是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看。曹程程心里明白,他又失敗了。
直到現在,譚超依然記得當時自己那種痛苦、絕望的心情。當天晚上,思來想去,譚超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天高地厚,既然考不上清華大學,那就調劑到煙臺大學吧。于是,在拿到中通快遞網點代理權的第二年,譚超成為煙臺大學少數民族史專業的一名研究生。
在大學里,由于譚超得天天上課,于是曹程程辭去了工作,專門看快件收發店。2011年的“雙十一”,是他倆迎來的第一個業務高峰,11月13日那天,譚超明顯感覺到業務量與往日不同,一下增長了一倍還多,兩人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當天晚上10點后,疲憊不堪的譚超突然明白:干快遞行業可以,今后會有大發展。
為了提高找快件的效率,譚超每天都會給他的快件進行編號。“編號多少?”每個來譚超店里取快件的人,都要先回答這個問題。只要報出一串數字,譚超就能在10秒鐘內找到來人的快件。比方說11211這個編號,前邊的兩位數11代表譚超收到快件的日期是當月11號,后面的三位數211代表這個快件的位置(100以內是大件,就堆在門外;101—200在左手邊第一排的貨架上;201—300裝在右手邊的大箱子里;前一天的快件,統統在當天快件的后排)。找到來人的快件后,巴槍掃描,簽字確認,撕下電子面單,再把單子歸攏到一起,一氣呵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譚超覺得快遞講究的就是快。在譚超的快件收發店里,各種快件擺放得井然有序,查找起來非常方便,尤其是他給每個快件編了一個號后,為他節省了不少時間。群發短信,也節省了不少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把快遞事業一直做下去
譚超考上博士后,依然和妻子做快遞。做快遞的收入不僅解決了他的學費問題,而且解決了一家人的生活費、快件收發店的房租、住房的房貸等問題。社會上很多人不理解譚超,他們覺得一個博士去收發快件,太掉價,也太丟人了。但譚超卻不這樣想,他說:“收發快件不丟人,博士也要養家糊口,一個人追求夢想要先把腳踩在地上。”雖然譚超現在并不富裕,但他很滿足,也感到很幸福。
譚超的父母也曾經反對兒子做快遞,他們覺得兒子干這行令他們很沒面子。譚超安慰兩位老人:“博士一畢業,我就去高校當老師,滿足你們的愿望。”
譚超說,就算有一天他到高校當教師,也不會放棄快遞事業,因為畢竟做了這么多年,有感情,而且現在電商這么火,快遞行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再說了,也是生活需要,他想多賺些錢,讓全家人生活得好一些。
讀博期間,譚超有時候會在學校消失幾天,因為一到收發快件的旺季,妻子一個人忙不過來。后來,幾個大學生到譚超的店里做兼職,他們和譚超夫婦一起擠在小小的快件收發店里,對快件進行編號、發短信、撕電子面單……可即使這樣,每年的“雙十一”之后,他們依然忙不過來,譚超打算以后根據情況,不斷地增加兼職人員。
“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這是譚超最喜歡的一句話,被他寫在常用的書簽上。面對他人的非議,譚超總是坦然面對,他說:“我用雙手掙錢吃飯,追求理想,管別人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