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貴
中圖分類號:F29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01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浙江省率先提出了“特色小鎮”這一概念,他們在高樓林立的大場面時代選擇了特色小鎮這樣一條“小而精”的道路。如今,小鎮中蘊藏大格局,建設特色小鎮的規劃也提到了國家層面。我們是否可以借鑒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經驗,結合鎮遠自身的特點探索一條適合本地發展的“特色小鎮”建設之路。
一、關于“特色小鎮”建設的理論論述
特色小鎮是特色產業、新型城市化結合在一起的產物,既非簡單的以業興城,也非以城興業;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業園區概念。浙江之所以在城鄉接合部建特色小鎮,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里充分融合特色小鎮的產業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區功能,在構筑產業生態圈的同時,形成令人向往的優美風景、宜居環境和創業氛圍。
1.特色小鎮與供給側改革
中國正處于十分重要的轉型時期,改革正在逐步地進入深水區,供給側改革與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也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加以推動。而特色小鎮作為破解有效供給不足的重要抓手,其建設經驗對于我縣也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特色小鎮的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是經濟新常態下加快區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徑。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歷史文化傳承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
特色小鎮必須定位最有基礎、最有特色、最具潛力的主導產業,也就是聚焦支撐鎮遠長遠發展的環保、健康、旅游等產業,以及茶葉、青酒、木雕、石刻、古建等歷史經典產業,通過產業結構的高端化推動鎮遠制造供給能力的提升,通過發展載體的升級推動歷史經典產業煥發青春、再創優勢。要堅持企業主體,以企業化投資主體主導規劃建設,政府主要做好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等服務工作。要抓好空間布局,每個小鎮聚焦一個產業,規劃面積合理控制。
2.特色小鎮應該什么樣
既然是特色小鎮,那注定它與繁華的大都市商圈有所不同,也不同于千篇一律的小城市。特色小鎮非鎮非區,它不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建制鎮,更像是一個專業平臺,它有著其獨特的定位、功能、形態乃至制度。產業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強”。產業選擇決定小鎮未來,必須緊扣產業升級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構筑產業創新高地。定位突出“獨特”。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鎮建設的關鍵所在。
功能疊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疊加不是機械的“功能相加”,關鍵是功能融合。林立的高樓大廈不是鎮遠要的特色小鎮,“產業園+風景區+文化館、博物館”的大拼盤也不是鎮遠要的特色小鎮,鎮遠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讓人愿意留下來創業和生活的特色小鎮。建設形態不能“大而廣”,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競爭力。無論硬件設施,還是軟件建設,要“一鎮一風格”,多維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態特色。
二、典型“特色小鎮”實操案例研究
貴州安順市舊州鎮:
貴州安順市舊州鎮貴州安順西秀區舊州鎮就是貴州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中值得推薦的代表。舊州地處黔中腹地,被譽為“夢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
1.發揮生態、文化優勢,發展綠色旅游小鎮
安順舊州鎮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門、古民居、古街道、古驛道”的整修工作,培育了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一個4A級國家生態文化旅游景區,兩個特色觀光農業示范區。這些充分說明舊州能合理利用自身特點、優勢打造旅游發展品牌。
2.探索城鎮化路徑,建美麗小鎮
結合舊州鎮實際情況,在浪塘村打造美麗“微田園”,以“萬綠城”城市綜合合作建設特色產品職工基地,實現示范小城鎮訂單式生產,城市綜合體鏈條式銷售。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區維苗蘇鎮、黃果樹旅游集團公司結成對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綜合體等項目,吸引農業轉移人口向鎮區和美麗鄉村集中。 這是農、文、旅相結合的典范。
3.創新投融資模式
積極探索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成立了鎮級投融資平臺,積極爭取各方面投資資金。逐步把舊州鎮打造成為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服務農村的重要平臺,帶動周邊的輻射點。
4.著力打造文化生態旅游古鎮
發揮舊州古鎮的文化優勢,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了舊州鎮總體規劃以及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并與注重綠色發展的理念相結合,打造舊州文化生態旅游古鎮。
三、用”文化+”的理念初探鎮遠“特色小鎮”建設模式
理論和實踐都說明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平臺。在鎮遠特色小鎮建設中塑造文化靈魂,樹立文化標識,留下文化印象,是文化作為特色小鎮內核的必然要求。推進特色小鎮文化建設,要著力推動“文化+特色小鎮”融合發展,這樣有利于強化特色小鎮的文化功能、融入特色小鎮的文化元素、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品質,實現文化讓特色小鎮更加美好、特色小鎮讓文化更具魅力的雙重目標。
一是要強化文化功能意識。要運用“文化+”的動力和路徑有效助推鎮遠特色小鎮建設,充分發揮文化在塑魂、育人、興業、添樂、揚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在鎮遠特色小鎮建設中注入文化元素,有利于挖掘鎮遠特色小鎮文化資源、提供文化服務、提煉文化品質,有利于鎮遠特色小鎮文化遺產傳承有序、人文氣息濃郁深厚、文化產業特色鮮明、文化生態優美精致、多種功能互動疊加,實現鎮遠特色小鎮文化功能“聚而合”、文化形態“精而美”、文化產業“特而強”、文化機制“活而新”。
二是要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要加強鎮遠特色小鎮區域內文物資源的調查、挖掘和保護工作。我縣的青龍洞、天后宮、四官殿、古城墻、鎮遠古城等古建筑都具有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挖掘區域內歷代名人人文資源,加強對區域內文物建筑、工業遺產、傳統村落等的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多渠道籌資建設特色博物館、藝術館,探索建立主題歷史文化資源展示區,以彰顯文化特色,優化人文環境。
三是要保護非遺文化資源。要注重保護鎮遠特色小鎮區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延續歷史文化根脈,傳承工藝文化精髓。可以特色非遺資源為基礎,譬如以鎮遠古鎮為基礎來創建非遺主題小鎮和民俗文化村,加強非遺中青年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力度,設立非遺項目生產性保護基地和教學研究基地,在非遺主題小鎮試點非遺工作站建設,搭建企業、高等院校與小鎮對接平臺,培育和孵化新的歷史經典產業類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