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靂
摘 要: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黨、國家、人民都越來越重視思想文化建設,以匹配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而群眾文化作為我國大眾文化的代表之一,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是不斷提高群眾藝術文化水平的主要方式,更是落實我國思想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因此關注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并以科學的輔導策略進行引導與開闊就十分重要。
關鍵詞:群眾文化 藝術 發展與輔導 策略
中圖分類號:G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藝術文化是當今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體現之一,而群眾藝術文化更是一種囊括了民間智慧與創新的文化藝術發展所在,因此它較好的體現了民間群眾的藝術理念與精神世界。在倡導文化興國的今天,關注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實際情況,是促進我國民間藝術文化飛速發展的主要方式,更是培養人們家國情懷與落實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對民間群眾文化藝術理解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了其發展的長遠程度。
一、當前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特點
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經歷了自身不斷發展的一個歷程,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發展態勢與一些突出的特點,如多樣性、廣泛性、持續性與階段性。
1.多樣性
群眾文化藝術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多樣性。民眾文化藝術是民眾智慧的集合,它包含傳統的藝術類型,如書法、繪畫、舞蹈、歌唱等主要藝術類型,但在新形勢下,這一概念又被擴充進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內涵,如溜溜球、空竹、陀螺等各種體育運動花樣的創新。可以說,對于民眾能夠玩好,并且玩大、玩精的民間原有或創新的文化我們都可以大膽的將其歸納為群眾文化藝術的內容之一。因此,在現代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群眾文化藝術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吸納先進的科學理論、西方特色、現代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創新出新的文化發展類型,呈現多樣與繁榮的發展態勢。因而群眾藝術文化的多樣性是現代群眾文化藝術的鮮明特點。
2.廣泛性
群眾文化藝術的第二大發展特點就是廣泛性,這種廣泛性包括內容的廣泛性、參與群體的廣泛性、實施地域的廣泛性等等。也就是說,當前的群眾藝術文化不再有一地一人的限制與中國傳統藝術發展的保守型,而是一種多元開放的藝術發展趨勢。正如我國近些年流行的廣場舞藝術文化,極大的突破了地域、年齡、舞蹈類型的限制,呈現出一種大眾化的發展潮流。因此,現代群眾文化藝術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的擴充,特別是一些廣受人們喜愛的文化藝術方式在快速推進到整個社會之中。
3.持續性
持續性強是實現現代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明顯特點,而這主要是依托群眾力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藝術文化的使用權與學習權不斷下放的綜合結果所導致的。中國古代的群眾文化藝術往往受時代的階段性限制而充滿各種發展的限制。與此同時,民間的群眾藝術文化也廣受限制,能夠被人民所享有的藝術類型相對單一、保守,因此文化發展難以顯示出后續的強勁的持續性,因此能夠流傳下來的文化類型也屈指可數。但是在新時期,在政府支持、科技輔助、經濟發展的今天,群眾文化藝術也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可持續性,突破了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很快消亡的局面,發展迅速。
4.階段性
民間文化藝術還有一明顯特征,就是具有很強的階段性。所謂階段性,是指當今群眾文化藝術的使用與創造主體多為中老年人。也就是說,廣大的青少年與年輕一代很少參與到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與創造之中。造成這樣階段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現代城市生活壓力過大,導致絕大多數的青少年與年輕人沒有過多的時間與精力投身于現代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之中。而與此同時,中老年人有大量的空余時間需要消耗與充實,自然成為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主力軍。其次,群眾文化藝術的類型與內容,很難實現所有人都喜愛,大多只能引起同齡者的共鳴,在年代跨越與理解上存在代溝,因此中老年的很多獨特的文化成果難以被其他年齡段的群體喜愛與認可,因此群眾文化藝術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二、新時期下提高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輔助策略
1.加強政府方面支持
加強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是推動群眾文化藝術的主要方式。首先,政府應當加強政策方面的引導,制定支持民間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策略,并給予專利或創新的補助與榮譽,引導群眾投身于群眾文化藝術事業之中。其次,政府要加大文化活動場所的新建與投資,為文化藝術的進行與開展提供足夠的場地與發展空間,使得群眾的文化追求與實施得以落實,也為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一個有力的搖籃與空間。最后還要加大政府部門對于民間文化藝術推廣的落實活動,借助于街道或社區的力量在地域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擴大民間群眾文化藝術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藝術之中。因而,發揮政府強大的號召力與凝聚力,可以更好的推動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與步伐,才能更好推動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
2.加大文化理論注入
群眾文化藝術水平起源于群眾,代表群眾的心聲與意愿。但是與傳統的藝術類型相比,其發展往往是曇花一現,而且主要是由于群眾文化藝術缺少有效的理論支撐,因而難以實現后期發展的有序性與持續性,因此,在群眾文化藝術中注入藝術理論支撐就十分必要。要在群眾文化藝術中加入理論支撐,就需要借助高校與名人的力量。因此,政府可以引導高校與民間藝術團體結合,利用高校豐富的資源,定期對民間藝術團體的藝術活動內容進行指點與探討,從而幫助群眾藝術者突破現階段評價,實現群眾文化藝術更好發展。而與此同時,高校也可以借助群眾文化藝術擴充高校藝術的類型與內容,豐富藝術的發展。
3.加強區域文化結合
群眾文化藝術離不開地區文化的支撐,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此,對于群眾文化藝術的引導,還需要更多的結合地方特色的文化類型,因地制宜的推動區域群眾文化藝術,增強其特色與地域色彩,使它更具特色,更能為當地人民所接受與喜愛,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該文化藝術能夠持續發展,源遠流長。而這樣的區域性發展輔助策略可以推動民間群眾藝術的多樣性與豐富性,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添磚加瓦。
結語
群眾文化藝術雖然是民間人士對藝術的一種探索與思考,但卻是民間藝術的一種展示與思想的擴展,因此需要更多的支持與關注。而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也有利于加強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更好的推動我國群眾思想進步。
參考文獻
[1]葉毅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年第2期。
[2]李巖;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J];中國職工教育:文化建設;2014年第8期。
[3]陳志文;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改革與開放:大眾文化;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