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漢字系統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部件,可組成多種不同類型的編碼,這些編碼又有多種不同的學習性能。
關鍵詞:綜合性部件 記音部件 拼意部件 兩無部件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2
漢字系統大大小小文字單位的學習性能,是由它們是否屬于矢量碼,屬于哪一種形式的矢量碼確定的。而所有這些,最終又是由所用部件的類型確定的。
一般的規律是,部件越大,所構成的文字單位數量越多。為了減少人們的學習負擔,由大部件構成的文字單位,往往都是學習性能更好的矢量碼。
反之,最小部件構成的文字單位數量少,許多是任意碼,學習性能也最差。
——矢量碼,任意碼,見本刊2018年4期《記憶量的定義……》一文。
漢字系統的部件可分為四種類型,自大而小分別為:綜合性部件,記音部件,拼意部件,兩無部件,本文將以此為序展開討論。
而漢字系統學習性能的難點、亮點,將伴隨著這些討論一一呈現給讀者。
一、綜合性部件
綜合性部件的特征是形音義具備。漢字系統中有多種級別的綜合性部件,如有意義的聲旁,有意義的漢字,所有的單詞,所有的詞組等。
綜合性部件形音義具備,由綜合性部件構成的矢量碼則形音義同源,學習這種矢量碼的形音義可一舉三得,因而這種矢量碼是最容易學習的文字單位。
下面我們通過兩個例子說明這種學習關系。
1.合成詞形音義的學習
漢字是構成合成詞的部件,漢字形音義具備,由漢字構成的合成詞則形音義同源,這個源就是義。原因是,合成詞的形,是從義擇要轉化來的。
以合成詞“電話”為例,有一種裝置,可“用電流進行通話”,這是義;簡化后變為“電話”,這是形;讀作“diànhuà”,這是音。
合成詞的義,即事物的特性。因此,我們可以把漢字合成詞稱之為物源型文字單位。
我們知道,要學習一個漢字,必須記憶字的形音義三種知識。同樣,要學習一個合成詞,也要記憶詞的形音義三種知識。由于合成詞的形音義同源,得其一,便可全部,或大部免去另外兩種知識的記憶,是一舉三得。
在認識了相應事物的基礎上,在學會了所用漢字的基礎上,漢字合成詞是非常容易學習的,但又略有差別。
詞典外、詞典內的合成詞
詞典外的合成詞,與詞組無異,字面意義與事物特性完全吻合,小學生造詞練習時,造的多是這種詞。可由作者即造即用,讀者見形之后,便可知音知義。如“省內、書內、海上、海邊,麥田、稻田”等,詞典中一般不收錄。
詞典內的合成詞,這類合成詞或因引申、專指、隱喻、有同義詞等原因,字面意義與事物特性大體吻合,但需補充記憶少量字面意義之外的含義。如“海內、大田,紅薯、苞米”等,這類合成詞詞典中多收錄。
2.綜合性聲旁
多數聲旁無含義,但有兩類例外,兩類聲旁都屬形音義具備的綜合性部件。
第一類聲旁有特性義,如“苞、牦”中的聲旁不僅有音,而且有特性義,相應的漢字既是形聲字,又是會意字。有的聲旁如“氫、氧”中的聲旁,可分別看做是“輕、養”二字的簡化體,“輕、養”是有含義的,其簡化體也應看做是有含義的綜合性聲旁。
第二類聲旁有擬聲義,如“蜂、鴉、筒、砸”中的聲旁,這類聲旁或是模擬了動物發出的聲音,或是模擬了碰撞,敲打后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也是事物的特性,也是字義的一部分,可稱之為擬聲義,相應的聲旁也是綜合性聲旁。
含綜合性聲旁的形聲字,其形音義也同源,其源也是義。只要知曉了相應事物用以命名的特性,也可幫助形、音兩種知識的記憶,也算一舉三得。
與普通的形聲字相比,含綜合性聲旁的形聲字,是更容易學習的形聲字。
——有極個別的多音節單純詞,如“布谷、知了”中的漢字(失去了原有的字義),也有擬聲義。這類單純詞形音義的學習過程,與“蜂、鴉、筒、砸”的學習過程類似。
一個前提,一個倡議
一個聲旁是否是綜合性聲旁,是有前提的。這前提是,只有口語中事物的單音節名稱含有特性義,或擬聲義,所用的聲旁又記錄了這些特性義,擬聲義,這樣的聲旁才是綜合性聲旁。
這里還有一個倡議,既然事物的特性義,擬聲義能夠幫助單音節名稱和聲旁的學習,那么,當幼兒學習相應名稱之時,當小學生學習相應漢字之時,事物的特性義,擬聲義,就是家長,或老師應該著重講解的內容。
并且,在字典中,凡是含有綜合性聲旁的漢字,一定要在這些漢字的釋義中,把相應的特性義,擬聲義刻意地記述下來,以方便家長,老師的教學。這對幼兒學語言,小學生學漢字,外國人學漢語,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記音部件
記音部件的特征是有形有音而無義。
漢字系統中有大小兩種記音部件,較大的記音部件是多音節單純詞中的漢字,較小的是普通形聲字中的聲旁(見另文)。與漢語拼音中的聲韻母相比,這兩種部件又都屬于音節級的記音部件。
1.多音節單純詞的形音同源
多音節單純詞的形音同源,這個源就是音。例如,漢語電話的早期名稱,是英語復合詞 telephone 的近似發音。那時的人們取了三個近音字記錄了這一名稱,由此形成了多音節單純詞的形,即詞頭“德律風”。
——漢字用作記音部件是大材小用,字義是多余的,聲調也是多余的。
由于多音節單純詞的形源于音,也就是源于事物的漢語名稱,我們可以把多音節單純詞稱之為語源型文字單位。
2.多音節單純詞形音義的學習
多音節單純詞是矢量碼,其形音兩種知識同源,得其一,便可大部免除另外一種知識的記憶,是一舉兩得。但是多音節單純詞的義,是獨立的一源,必須另行記憶。
因此,要學習一個陌生的多音節單純詞,必須記憶音、義(或形、義)兩種知識,才能完成形音義三種知識的記憶。
前文說過,學習漢字合成詞的形音義只需記憶一種知識,而學習多音節單純詞的形音義卻需記憶兩種知識。結果是,初次學習 “德律風”,就一定比學習 “電話”花費更多的時間。——這是可用試驗驗證的。
3.漢字合成詞的排外傾向
漢字合成詞淘汰外源性多音節單純詞,如同有機體的排異反應,一直在不斷地進行。大批外源性多音節單純詞,如“德律風、康拜因、盤尼西林、淡巴菰”等,大都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
漢字系統中的一些興衰更替,動力往往來自某種性能的“較量”。漢字合成詞容易學習,所用的音節往往更少——這是漢字系統的特長,無疑是淘汰多音節單純詞的主要動力。
不可否認,對于外來的新事物,新概念,直接音譯是省力的。但是這種省力是前期翻譯工作者的省力,是少數人的省力,用于臨時應急是可以的。但由此產生的大量的多音節單純詞,其高昂的學習時間成本,如果由一個偌大的民族,世世代代不斷地付出,顯然是巨大的浪費。
4.漢字系統學習性能的第一亮點
由于漢字合成詞不斷地淘汰外源性多音節單純詞,由此形成了漢字系統的一個重大優勢,那就是,與英文等拼音文字(多音譯)相比,漢字系統中多音節單純詞的基數很少,而合成詞卻占有極高的比例。
合成詞的高比例是漢字系統學習性能的第一亮點,是植根于口語之中,鶴立于英文等拼音文字之上的重大優勢。有了這一優勢,我們只要認識五千,會寫三千漢字——即筆者提過的識五寫三(若用電腦寫作,便是識五“寫”五),就可輕松學會成千上萬的合成詞,讀書行文便不再困難。
三、拼意部件
拼意部件的特征是有形有義而無音。漢字系統中只有偏旁級的一種拼意部件,單純由拼意部件構成的文字單位也只有一種,那就是會意字。
1.會意字的形義同源
會意字的形音義三種知識中,形、義兩種知識同源,這個源就是義。
例如,會意字“筆”,記錄的是筆這種文具(實際是毛筆)的特性,即兩種材料特性,由此形成了會意字的形,即字頭“筆”。
與漢字合成詞一樣,會意字也是物源型文字單位。
2.會意字形音義的學習
會意字是矢量碼,其形、義同源,得其一,也可幫助另一種知識的記憶,算是一舉兩得。但是會意字的音,卻與形、義兩種知識無關,是獨立的一源,必須另行記憶。
因此,要學習一個陌生的會意字,必須記憶義、音(或形、音)兩種知識,才能完成其形音義三種知識的記憶。
四、兩無部件
兩無部件的特征是僅有其形,卻既無音,又無義。漢字系統有兩種級別的兩無部件,稍大的兩無部件是少數漢字中的偏旁,最小的兩無部件是筆畫。
1.漢字中的兩類任意碼
有兩類漢字屬任意碼,是學習性能最差的一部分漢字。
第一類,少數漢字如“難”字,雖然含有 “又、隹”兩個部件,而且這兩個部件在其它的漢字中,或有音,或有義。但在“難”字中它們卻既無音,又無義,“難”字也就成了任意碼。“難”字類的漢字有數百個。
第二類,獨體字的前身是象形字,人們借助事物的外形知識,早期象形字是容易學習的。但經過演變,象形字大多不象形了,獨體字也就成了任意碼,所用的筆畫就是既無音,又無義的兩無部件。這類獨體字也有數百個。
以上兩類漢字,它們的形音義三種知識是三源的,得其一,即便是學會了所用的部件,也不能減免其余任何一種知識的記憶,只能一舉一得。記住這部分漢字最難,卻又最易被遺忘,也是可以用實驗驗證的。
2.部分漢字學習難
部分漢字學習難,是學習漢字系統的主要難點,包括“難”字類的漢字,失去象形痕跡的獨體字。另有部分形聲字或會意字,兩個部件中至少一個部件,經過長期演變,已經顯得不太準確了,也會增加相應漢字的學習難度。
那么,部分漢字的學習到底有多難?回答是,漢族小學生學漢字,需要六年的辛苦,才能大致把會說的話寫出來。而維吾爾,哈薩克族小學生學拼音,只需一年,就可輕松獲得這一能力。
結語
漢字合成詞的高比例,是漢字系統學習性能的第一亮點,基于這一優勢,我們只要認識五千,會寫三千漢字,讀書行文便不再困難。
——漢字系統學習性能的第二亮點是形聲字,見另文。
部分漢字學習難,是漢字系統學習性能的主要難點,大幅增加了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對外,部分漢字學習難,足以打消許多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意愿。可以說,依靠現有的漢字,漢語大規模走向世界是困難的。
作者簡介:高其海(1946年-),男,山東青島人,初中時(1959年)進疆。所學專業:工業企業電氣化自動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