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利秋
摘 要:“區鎮合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是進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科學管理模式。本文主要是從探索三都“區鎮合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順應時代潮流入手,針對三都探索“區鎮合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來發現的問題與困難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三都探索“區鎮合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下步推進的設想。
關鍵詞:推進“區鎮合一”管理體制 運行機制 國家新型城鎮化 綜合試點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2015年6月,三都水族自治縣推行“區鎮(街道)合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區鎮(街道)合一”管理體制已兩年多,我們對“區鎮(街道)合一”管理體制運行情況進行調研,對三都探索“區鎮合一”管理體制運行以來發現的問題與困難,以及探索“區鎮合一”管理體制機制下步推進設想,提出一點粗淺的建議。
一、三都探索“區鎮合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順應時代潮流
“區鎮合一”是近年來中國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管理體制,是將開發區與鎮(街道辦事處)合二為一,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整合歸并政府職能,減少管理層次,進一步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區轄鎮、鎮促區的科學管理模式,也是統籌“城市發展”與“新型鄉村建設”,促進人口、資源、產業集中緊湊發展,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一條新路。
2016年12月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關于公布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指出,經國家發改委、中央編辦、公安部、民政部等11個部門聯合評審,按照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傾斜,優先考慮改革意愿強、發展潛力大、特色較鮮明的中小城縣、縣、建制鎮的原則,同意將北京市順義區等111個城縣(鎮)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其中,貴州省5個縣入選,分別為六盤水縣盤縣、黔西南州興義縣、黔東南州凱里縣、黔南州獨山縣、黔南州三都縣。
三都探索運行“區鎮合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兩年多來,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一班人團結帶領全體干部職工,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區鎮合一后的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團結一致、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干事創業,在園區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基本達到了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預期目標。無論是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城鄉統籌發展,都有了新的突破,培植出了一些新的亮點和增長點。下步的發展定位、工作思路和目標措施,是積極的、切實可行的。要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標和措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加快推進、確保盡快實現,為全縣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三都探索“區鎮合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來發現的問題與困難
1.貌合神離,一套班子背后依然存在分爭
“區鎮合一”模式,是區轄鎮,鎮促區,區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為了實現共贏。但是,合并后的一套班子總是從原來兩套班子的人馬中抽調而來,勢力的不均導致有些地方是鎮轄區,有些地方是區管鎮,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前者僅考慮如何壯大鄉鎮實力,如何提高鄉鎮的排名,而不顧開發區的產業長遠發展;后者為了開發區的項目招引而不顧鄉鎮的綜合協調發展,社會問題逐步顯露。由此造成了區與鎮不能夠真正地統籌發展。
2.基礎較差,新體制下工作難度較大
新體制必然追求新目標。三都套索“區鎮合一”作為一項試點工作,確定了諸如“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的宏偉目標,但這樣的目標相對于即使是經濟實力較強的開發區與鎮(街道辦事處)也是較為超前的。開發區與鎮(街道)屬于城市邊緣區,各項基礎設施薄弱,但拆遷和征地成本高,再加上很多開發區也是剛剛起步,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極大的影響了新型鎮(街道)的建設。
3.落實困難,新體制不能真正發揮出新的動力
新型鎮試點建設政策落實不到位,縣賦予開發區的一些權力不能真正下放,不能真正發揮出領導班子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如能上能下的人員管理機制和獎懲分明、薪酬能高能低的分配機制等,不能給新型鄉鎮注入新的活力與發展的動力。
三、三都探索“區鎮合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下步推進設想
1.明確指導思想
“區鎮合一”是在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進程中的一項創新體制,其目的是要將不同的經營主體合二為一,以使整個區域能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與整體的發展框架,最終的目的是要城市與縣鎮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整體提升,城市與鄉村的統籌發展。因此,不論是“鎮轄區”還是“區管鎮”,在任何有分歧的問題處理上,都要以這個思想作為最終的落腳點。同時,制度上要通過設定不同的考核內容,對各新型鄉鎮的各個方面進行考核,以激發新型鄉鎮走綜合提升的路子。
2.加強城鄉統籌
統籌城鄉產業布局,提高工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拉長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條。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對接,一手抓鎮村基礎設施的新建配套。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建立健全全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切實保障失地農民基本生活。
3.落實體制框架
真正做到權力下放,發揮領導班子的主動性,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和分配機制,以更活的機制提高效能。落實內部競爭上崗和人員聘任制,且能上能下,獎懲分明,薪酬能高能低,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激發動力,凝聚合力。創新人才隊伍、干部隊伍的管理體制,實行新的用人和績效分配機制,能上能下、公開管理,依據工作實績使用干部,最大限度地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
4.加強規劃管理
切實把握規劃的總體性、科學性、前瞻性,編制好總體規劃,涵蓋產業規劃、中心區發展規劃、居住休閑規劃等一系列詳細規劃,以規劃指導建設,盡快拉開區鎮發展的大框架。
5.建設和諧社區
以“新社區”、“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加強引導。合理布局,加大支持,加快建設,不斷推進社區建設和合村并點進度。大力實施道路、供排水、供電、通訊、熱力等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建設,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投資環境。
6.嚴格督導考核
建立督導調度和目標考核機制,縣督查督辦局和綜合考核辦公室要深入區鎮建設一線,加強跟蹤督導調度和檢查指導,健全完善相應的工作制度和機制,強力推進工作開展。同時,對區鎮建設發展目標,要單獨考核,不僅要考核發展指標,而且要把改革探索和創新的有關指標納入考核體系。要抓緊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嚴格規范考核程序,嚴格兌現獎懲。總之,通過重激勵、硬約束、嚴考核,調動園區、部門和鎮(街道辦事處)各個層面的工作積極性,推動開發區和新型鄉鎮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