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曉玲 石浩強(上海瑞金醫院藥劑科) 編輯/一帆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完整的理論體系,中成藥更是我國中醫藥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經過臨床研究、獲得國家藥品管理部門的批準,以中醫處方為依據,按照規定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制成的一定劑型,質量可控、安全有效的藥品。近年來,絕大部分原料來自于天然藥物飲片的中成藥,更是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和商家的追捧。市場上的中成藥品種琳瑯滿目,眼花繚亂,讓人不知如何選擇。此外,從藥品的成分來說,除了有血統純正的、使用純中藥材飲片為原料的中成藥,還有含有西藥成分的“混血兒”。然而,有些不負責任的商家更是通過一些營銷手段,使消費者對中成藥產生了誤解,讓人誤以為中成藥沒有或是幾乎很少有不良反應,有病可治病,無病可強身。更有患者將中成藥當成了保健品,長期、大量地服用。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是藥三分毒,中成藥也不例外。在國家公布的藥物不良反應排行榜上,中成藥往往“名列前茅”,其實不是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少,而是“未知”的多。另外,單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合理、安全使用中成藥,更加需要辨證論治。其實人云亦云地跟風胡亂用藥,不但不能有效地治療疾病,還可能會造成大麻煩!
★抗感冒類的中成藥中常含有解熱鎮痛作用的對乙酰氨基酚,抗過敏的馬來酸氯苯那敏以及維生素C等。這類藥有:維C銀翹片、感冒靈膠囊(沖劑)、速感康膠囊等。
★補虛類的中成藥中常含有維生素、硫酸亞鐵等。這類藥有:復方酸棗仁膠囊、健脾生血顆粒等。
★調節血壓類的中成藥中常含有可樂定、利尿劑等。這類藥有:珍菊降壓片。

★消化系統的中成藥中常含有抗酸藥、胃黏膜保護藥等。這類藥有:神曲胃痛片、復方猴頭沖劑、復方陳香胃片等。
★降糖類的中成藥中常含有格列本脲。這類藥有:消渴丸、消糖靈膠囊等。
★止咳平喘類的中成藥中常含有抗過敏藥馬來酸氯苯那敏,化痰藥溴己新,β-受體激動劑克倫特羅等。這類藥有:痰咳凈散、舒咳枇杷糖漿、喘息靈膠囊等。
★其他的中成藥。這類藥有:新癀片中含有解熱鎮痛藥吲哚美辛等。

首先,無論中成藥中是否含有西藥成分,都必須按中醫藥理的辨證論治選藥。即辨清證候,選擇合適的治法、組方用藥方能有預期的療效。正如風寒感冒的患者未辨證即選用清熱藥來治療感冒,不但不能治愈,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開始注重養生,補益類的中成藥也隨之熱銷于市場。那么,何為補益藥呢?即具有補益人體氣、血、陰、陽等功能的統稱為補益劑。選藥時講究哪里不足補哪里,可不能道聽途說地隨意亂補一通,那可就不是養生了,而是對自身的不負責任,并且補益藥還容易壅中滯氣,影響脾胃功能。
其次,用藥時要根據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或遵醫囑按時定量服用,切莫隨意增量或按需服藥,以免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例如含有格列本脲的降糖類中成藥、含有可樂定的降壓類的中成藥,過量服用可引起低血糖、低血壓的發生;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抗感冒類的中成藥過量服用可能會引起肝損害等。另外,在使用此類中成藥時,也需要注意與其他西藥聯用時的藥物相互作用,不要出現類似于重復用藥的低級錯誤。
中成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但如何正確認識它、使用它進而用好它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而在中西藥結合方面,中成藥中的“混血兒”有其獨特的組方特點、適應癥、注意事項,只有系統、全面地掌握藥品的組方、成分、藥理作用、功能主治等知識,方能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若單純地按中醫或西醫的理論來選藥、治病,那便是管中窺豹。建議在醫師或藥師的專業指導下用藥,切莫臆斷疾病,隨意下藥,而徒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