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薇薇 編輯/蘇二
相信大多數人對風濕病的解讀止于關節炎,事實上,風濕病遠遠沒有病名那么直白、簡單,除了侵犯關節、骨骼、肌肉,還可累及血管以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結締組織”包括血液、淋巴、松軟的固有結締組織和較堅固的軟骨、骨等常見組織,由細胞、纖維和細胞外間質組成,在體內廣泛分布。這決定了風濕病無處不在的可能性和無所不能的破壞性。
實際上,風濕病中除了各種常見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等,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白塞病、多肌炎、硬皮病、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體內產生不同的抗體,與自身機體發生免疫反應,破壞自身組織器官,嚴重影響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損害。風濕病發病較隱匿,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從典型、不典型的癥狀到各系統各器官不同表現,不易診斷,且治療困難,屬疑難病種。因此,提高對風濕病的警惕性和辨識度顯得尤為必要,尤其對于不典型臨床表現的識別。
風濕病的臨床癥狀從局部的關節痛、肌痛、僵硬、口干、齲齒、眼干、眼紅、頭痛、咽痛等到全身的發熱、消瘦、乏力,從皮膚黏膜紅斑、脫發、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到呼吸系統癥狀(如胸腔積液、咳嗽等)、循環系統癥狀(如胸悶、胸痛等)、消化系統癥狀(如腹痛、腹瀉、黃疸等)、泌尿系統癥狀(如蛋白尿、血尿、膿尿等)、血液系統癥狀(如白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等)、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癲癇、癱瘓等)。林林總總的癥狀看似沒有聯系,但都可能緣于風濕病,波及面極廣,不可小覷。
除了經典的關節肌肉癥狀,其他癥狀很難讓患者甚至醫生意識到排查風濕病。一些不典型癥狀如口干、齲齒、口腔潰瘍、脫發、光敏感、貧血等容易被忽視,對于醫生也是極大的考驗。即便有就診意識,患者很難在第一時間找準科室看對病。往往根據表象赴相應的科室就診,如皮膚科、眼科、五官科、腎內科、血液科、呼吸科、心內科、消化科、神經科、外科、婦科等,甚至可能被誤診誤治,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雖然近些年醫患對風濕病的意識已大大提高,但仍有一些病例表現不典型,而沒能在第一時間從諸多貌似沒有關聯的表象中捕捉到風濕病的蛛絲馬跡,從而失去治療時機。因此,我們還需提高警惕,密切注意,下面就列出一些不典型癥狀。
1.不能用感染和腫瘤解釋的發熱、咳嗽、腹痛、惡嘔、體重減輕等。
2.不能用結核、腫瘤解釋的胸腔積液。
3.不能用皮膚病解釋的皮疹、蕁麻疹、光敏感、紫癜、毛囊炎、針刺反應、皮膚變硬和變黑、皮膚潰瘍等。
4.與季節不相符合的凍瘡。
5.手足末端受氣溫、情緒影響變白、變紫。
6.與年齡、口腔衛生不相符合的牙齒脫落、齲齒、發黑等。
7.復發性的口腔潰瘍。
8.不能用糖尿病解釋的口干。
9.不能用感染性結膜炎、角膜炎、腮腺炎解釋的紅眼、腮腺腫脹。
10.不明原因的視力下降、聽力下降。
11.不明原因的肌力下降、肌痛。
12.不明原因的耳廓、鼻部腫痛。
13.不明原因的鼻竇炎。
14.不明原因的反復流產。
15.局部癥狀和系統癥狀并存。
16.兩個以上系統的癥狀并存。
對于以上臨床表現不典型、常規診斷不能解釋、常規治療不能奏效的疑難病例,即需增強排查風濕病的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