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安安 葉芮琪 胡海 編輯/青鳥
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普外科最常規、最普遍的微創手術,住院時間一般4~7天。由于手術后腹壁僅有3~4個直徑5~10mm的切口,因此幾乎不存在常規開腹手術帶來的問題。患者須樹立這樣一種信念,既然切去了一個有病變的膽囊,身體就一定比原來更加健康。不少患者做了手術,會在心理上產生不如別人的想法,這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只要得到了合理的治療,就不必擔心工作問題。一般建議腦力勞動者術后如果沒有不舒服,半個月后即可正常工作,體力勞動者1個月后可正常工作。當然,如果真感到某處不適,可以到醫院請醫師再檢查一下,一般輕微不適總會有的,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不必有心理負擔。

答:不是復發。結石復發指的是原來長結石的部位又重新長出結石。而發現膽總管結石有兩種可能:一是膽總管本來就有原發結石,二是手術前結石從膽囊排到膽總管。因為膽總管下端為腸道掩蓋,B超可能看不清楚,所以建議術前進行常規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檢查(即MRCP檢查)以了解膽總管情況。如果術后明確膽總管結石,目前可考慮微創的治療方法——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即ERCP)。

答:目前尚無充分的證據證明哪一種藥物能預防膽囊結石的產生。但根據傳統的膽石成因理論,熊去氧膽酸等藥物能部分預防結石的產生。
答:目前還沒有可靠的、大量的臨床資料來證實這一說法。英國一個涉及近50萬名患者的病例回顧研究表明:患者膽囊切除術后罹患腸道腫瘤的幾率并沒有增加,只是在膽囊切除的一年內較多患者檢查出合并有腸道腫瘤,這可能與患者行膽囊切除術時腸道腫瘤表現尚不明顯有關。
答:一般來說,對保守治療膽囊炎或膽結石效果不佳或無效時,多改用手術治療。膽囊切除術后,絕大部分患者可獲得滿意療效,僅有一小部分患者癥狀不消除或緩解一段時間后又復發,有時還可能出現一些新的癥狀,這在醫學上稱為“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引起該綜合征的原因很多,如殘留的或新生的結石、手術后粘連或炎癥、術后膽道功能紊亂等。也可能是術前的癥狀并非由膽囊結石或膽囊炎引起,所以膽囊切除了,癥狀仍不消除。正常情況下,膽汁是由肝臟制造,然后經肝管排到膽囊內貯存。當進餐時,膽汁就會由膽囊及時經膽總管進入小腸,并參與食物(尤其是脂肪)的消化。膽囊切除后,膽汁無處可存,在進入小腸前,先停留在膽總管中,當膽汁積得稍多之后就可排到小腸,也就是說,由肝臟制出的膽汁可緩慢而持續地經膽總管直接進入小腸。膽囊切除后的患者,膽總管的直徑都略有增寬就是這個原因。因此,膽囊切除之后,如果膽汁流動的通道沒有障礙,不會影響膽汁進入小腸,也就不可能影響消化功能。膽囊切除后對消化功能幾乎無明顯影響。
答:腹腔鏡保膽取石術后需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如果術后短期出現腹痛等癥狀,應進行超聲等檢查排查外膽漏、膽總管結石等情況。
(2)術后需服用預防結石生成的藥物。
(3)術后需隨訪了解膽囊情況。
答:腹腔鏡保膽取石術后的風險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短期主要指術后1周內發生的風險,包括膽漏、膽總管結石等。長期的風險則主要為結石復發。
答:腹腔鏡保膽取石術術后復發的概率因人而異,因膽而異。一般來說,膽囊功能正常、無明顯癥狀、膽囊黏膜無明顯炎癥、膽囊壁無明顯增厚者,術后結石復發的可能性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