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柱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05)
湖南是農業大省,根據湖南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至2015年末湖南的農村人口比例49.11%,占到總人口將近半壁江山,農村地區的發展將影響到湖南全省的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務模式,能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眾多問題,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動,利用電子商務可以促進湖南農村的發展甚至帶動全省的發展,正是因為這樣湖南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府文件來促進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如2015年2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 《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其中著重提到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4G技術的普及與流行,給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應用帶來了新的活力,給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來了新的技術手段與方式,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研究4G技術環境下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了必要。
2.1 農村電子商務研究與應用的歷史梳理。農村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的應用,是個地域上的概念,包括農村地區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所有行業的電子商務。最早對農村電子商務應用與研究的是信息技術發源地美國,農村電子商務研究與應用大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初級電子商務階段: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發達國家,這個時期主要研究把電子化手段如電話、計算機零散應用于農產品的交易與流通過程中信息的溝通。
第二階段為電子商務開始應用階段: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應用基礎條件基本具備,電子商務的應用開始普及,電子商務在部分發達國家開始被應用于農產品交易過程中從信息的交流到資金的轉移到物流過程。
第三階段為高級電子商務階段:進入21世紀,電子商務應用的條件已經成熟,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的應用已經從農產品的交易、農用生產資料供給、農作物生長、精準農業到農村地區的全域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的應用迎來發展的高潮。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最早開始于2000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特別4G技術等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加快了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應用,農村電子商務也成者眾多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
2.2 當前研究動態。通過對國內外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可以發現,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動態有:
2.2.1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形勢、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Saroj Kumar Singh(2016)研究了印度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王沛棟(2016)、王紅梅(2016)以中國農村電子商務作為研究對象從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出發,提出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缺乏、農村現代物流體系薄弱、農產品電子商務標準化程度較低、統籌協調發展難度較大)與發展對策(重點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專業實用人才、提高農村網民的互聯網意識與技能、不斷優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所必需的網絡基礎環境、不斷健全農村物流配送網絡體系、不斷完善財政、金融、土地、費稅等政策支持體系、轉變發展理念、構建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格局等);段祿峰、唐文文(2016)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31個省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進行實證研究和比較分析,得出農村信息基礎設施、鄉鎮企業發展、個體工商業發展、GDP增長率和移動電話普及率是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穆燕鴻等(2016)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歸納為基礎設施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內生力量因素、電子商務平臺因素、供需交易因素并利用結構方程模型驗證了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郝金磊、邢相煬(2016)基于微觀調查數據,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從農民參與視角研究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農民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參與意愿相對較高;年齡、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商業銀行覆蓋程度、交通便捷程度、距離縣城遠近程度、政府扶持力度、政府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顯著。當前也有不少學者立足于一個地區的現狀來進行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研究,如任鵬(2015),陳敏、李志剛(2016)等。
2.2.2 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模式研究。Markley(2007)研究了電子商務在農村企業中的應用模式;Jalalia(2011)研究了伊朗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國現在形成了四大成功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分別為沙集模式、遂昌模式、成縣模式、通榆模式。學者們也不斷通過自己的研究結合中國以及各省的現狀,研究提出適合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林芳(2014)從湖南省現狀出發,提出了基于云計算的線上線下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穆燕鴻、王杜春(2016)對4種典型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的適應條件、優缺點、影響因素進行比較分析,最后結合黑龍江省實際情況,提出黑龍江省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構建的思路;也有很多學者從不同理論與視角研究農村電子商務模式:邵華清、李雪瑩(2014)基于價值鏈視角來研究,李成鋼(2015)基于互聯網+視角來研究。
2.2.3 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研究。Muniafu等(2005)研究了南非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服務環境;劉維(2014)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型;王紅梅(2016)通過研究指出農村物流是農村電子商務成長的重要基礎,專業化、社會化程度較低的農村物流現狀明顯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提出了通過政策扶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升物流效率的建議;王國輝、王軍英(2016)對長尾理論下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經營模式進行了研究;劉巖(2016)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來研究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及對策。
2.2.4 農村電子商務技術平臺的開發。Dalvit(2007)研究了南非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開發;Dyakalashe(2008)進行了南非農村社區電子商務平臺的開發研究;秦然(2009)進行了基于XML的Web技術進行構建新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研究;丁知平(2012)基于J2EE架構來對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廖亮權(2013)研究了基于WAMP的農村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2.3 國內外研究述評
2.3.1 研究成果較多,研究層次不高。現在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文獻雖然很多,但是很多內容重復,有新意的分析與研究較少,碩士博士論文較少,發展在高質量期刊上的文章更少。
2.3.2 以理論歸納分析為主,實證研究較少?,F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絕大部分是進行理論歸納分析,而利用數據和案例進行實證研究的文章很少。
2.3.3 研究視角比較單一。雖然農村電子商務是個很大很重要的研究課題,但是目前的研究僅僅立足于一些有限的研究視角,而對于最新技術、最新理論的研究還較少涉及。
2.4 未來研究熱點
2.4.1 以新的視角研究。電子商務是一個商務模式,可以從多角度來研究,也可以應用不同的理論基礎來進行研究,現在已經開始有部分學者嘗試從不同的視角來研究農村電子商務,如價值鏈理論、農民參與視角,從不同的視角來研究農村電子商務將成為新的熱點。
2.4.2 重視實證研究。實證研究是目前管理科學中較常見的研究方法,可以利用數字、模型來研究驗證理論與應用,研究農村電子商務也可以更多的利用實證研究,使得農村電子商務的理論與應用成果更豐富。2.4.3 新技術與新手段在農村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研究。電子商務善于利用與接納新技術,新的技術層出不窮,利用新的技術與手段應用于農村電子商務中必將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新技術與新手段在農村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的研究也將成為熱點。
2.4.4 從農村電子商務實現的各個環節來研究。電子商務包含了信息流、資金流等多個環節,從組成農村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來研究也將會成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農村電子商務研究成果雖然較多,但是研究層次不高,而針對4G技術環境下來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不多,4G技術環境下湖南農村電子商發展研究將豐富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
3.1 現實意義。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發現,目前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較少,把4G技術作為環境背景來研究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的成果更是沒有。湖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農業、農村、農民始終是制約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因素,通過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利用電子商務解決農村中存在的生產、流通等問題,也是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與方式,通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來促進湖南農村發展,使之與城市聯動發展,必將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3.2 理論意義。4G技術環境下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將豐富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為政府指導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決策支持與理論研究的基礎。
農業是第一產業,是社會生產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本,湖南又是農業大省,農村的發展勢必影響到整個湖南的發展,在4G技術環境下充分利用電子商務促進湖南農村的發展,是解決湖南農村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與方式,研究4G技術環境下湖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將為湖南農村的發展提供思路與理論依據,將為湖南農村的發展做出智力支持。
[1]曾億武,萬粒,郭紅東.農業電子商務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展望 [J].中國農村觀察,2016(3):82~94.
[2]白朋飛.美英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應用 [J].世界農業,2015(1):123~ 126,158.
[3]王沛棟.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J].中州學刊,2016(9):43~47.
[4]段祿峰,唐文文.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測度研究 [J].價格月刊,2016(9):69~74.
[5]穆燕鴻,王杜春,遲鳳敏.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農村電子商務影響因素分析—以黑龍江省15個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為例 [J].農業技術經濟.2016(8):106~ 118.
[6]郝金磊,邢相煬.基于農民參與視角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影響因素研究 [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6(05):14 ~ 20.
[7]林芳,沈岳,吳迪.湖南省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研究 [J].電子商務,2015(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