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輝滕慧穎 檀海斌 劉伊明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莊果樹研究所 050061;2國家半干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050051)
太行山桃產區具有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光照條件良好的特點,有利于桃果實營養物質積累,且生產中化肥、農藥使用相對較少,環境污染輕,為河北省優質、無公害桃生產的適宜區域。桃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果樹之一,桃產業也是太行山區一些地區農民增收、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在河北省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識的提高,對桃果實內在品質和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據研究報道,桃園肥水管理與桃樹產量和果實內在品質密切相關。筆者結合太行山區桃生產實際情況,總結出太行山區無公害桃肥水管理技術。
太行山區土壤瘠薄,水資源缺乏,且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冬、春季易發生干旱,因此,桃園肥料管理應以培肥土壤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為主。施肥以施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有機肥不僅能供給桃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還能提高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無公害桃生產選用的有機肥及化肥,應符合相關規定。
1.1 基肥。基肥可選擇圈肥、堆肥、畜肥和土雜肥等。無灌溉條件桃園或地區,基肥宜在雨季前施用,不宜在秋季施用。雨季前施入基肥,在雨季后,施入的肥料、秸稈、雜草等吸收足夠水分,很快腐熟分解,釋施營養元素,有利于桃樹當年樹體生長、果實發育和花芽分化。基肥施用量根據產量和地力而定,成年樹施肥量為每畝2 500~3 500 kg,定植樹和幼樹施肥量為成年樹20%~30%。有機肥深施,可將桃樹根系引向深層土壤,提高桃抗旱性,施用方法應以溝施為主,在桃樹冠垂直投影范圍內,挖條溝、放射狀溝或環狀溝,溝深30~40 cm,深度達吸收根分布區為宜。施用時將有機肥壓碎,并與土壤充分混勻。
1.2 秸稈雜草覆蓋。桃園地面長期用秸稈雜草等覆蓋,可有效降低地表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水分。同時底層秸稈雜草腐爛后滲入土壤,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及保墑能力。
1.3 追肥。追肥的次數、時間、用量等根據樹齡、產量、生長發育時期以及外界條件等而定。幼齡樹及結果樹的果實發育前期,追肥以氮磷肥為主;果實發育后期以磷鉀肥為主。追肥量按每生產100 kg桃,補充化肥折合純氮(N)0.6~0.8 kg、磷(P2O5)0.3~0.4 kg、鉀(K2O)0.7~0.9 kg。其中,80%的磷肥、50%鉀肥及40%氮肥隨基肥施入,其余氮、磷、鉀肥在桃樹萌芽期、硬核期和果實膨大期追施2~3次。高溫干旱期按肥料使用范圍下限施用,距果實采收期20 d內停止追肥。追肥后及時灌水,無灌水條件地區需在降雨前追肥或冒雨施肥。
桃樹對水分敏感,耐旱怕澇。土壤含水量以40%~60%為適宜范圍,有利于桃開花、坐果、枝條生長、花芽分化、果實生長及品質提高。土壤含水量過低,枝葉萎蔫,根系、果實生長發育受阻;土壤含水量過高,則葉片黃化、落葉,嚴重時死樹。
桃花期和果實膨大期為關鍵需水時期,缺水易影響桃產量和品質,因此在桃樹萌芽開花前及果實膨大期前應及時灌水1次,灌水量要充足,灌水深度不低于80 cm。桃果實硬核期,新梢和果實生長迅速,需水較多,需灌水1次,灌水量應適中,不宜過多,避免新梢旺長,與幼果爭奪養分。秋冬干旱時,應在土壤封凍前充分灌水,以利于桃樹越冬。發生強降雨時,注意及時排水,避免桃園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