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萍 王明霞
【摘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讓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變得緊密起來,國家間的合作也隨之增加。但是文化差異讓國家間的合作變得困難重重。我們從文化差異的源頭入手,分析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深入剖析文化差異在人際交往、商業談判和國際貿易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并且針對這些影響進行研究,從中找出文化差異與貿易的聯系。在全球層面,國家層面和個人層面上進行策略研究,制定出合適的策略,提高策略在實際操作中的可行性,讓國際貿易在未來可以順利地進行下去。
【關鍵詞】文化差異 國際貿易 影響 策略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而貿易自由化促使了國際貿易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在國際貿易過程中不斷浮現的問題。其中,因為國家、民族的不同而產生的文化差異逐漸成為國際貿易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正確認識文化差異并且在開展國際貿易時合理地運用它,使國際貿易走上成熟完整的道路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二、文化差異及形成原因
(一)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指因地區異同,各地區人們所特有的文化異同而產生的差異。
(二)形成原因
文化差異的形成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客觀上主要是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如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土壤等。主觀上則是人文歷史因素的作用,由于人類自身長期在社會生產和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種族群體、語言能力、風俗習慣、社會階級、政治立場、宗教界別、審美觀念、教育程度等之不同而產生的。
三、國際貿易面臨的問題
當我國企業與他國企業進行貿易往來時,文化差異將會導致矛盾和沖突出現。不僅會影響人際交往,還會在國際貿易實務操作中產生影響,特別是在商業談判、合同簽訂中尤其明顯。
(一)文化差異在人際交往中的影響
(1)對貿易人行為的影響。由于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在國際貿易開展過程中,貿易人的行為舉止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說,意大利人喜歡用大量的手勢和情感來表達他們的意思;德國人在貿易交流中認為嚴謹的目標與嚴謹的穿著必須保持一致且保守。
(2)對貿易人工作思維模式的影響。由于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貿易人的工作思維都有所差異。例如,東方人擅長使用辯證的思維、重經驗、用主動的角度看世界;而西方人經常使用邏輯思維、重唯理、用被動的角度看世界。
(二)文化差異在國際貿易實務操作中國的影響——以簽訂合同和貿易事跡為例
(1)語言差異產生的影響。語言作為每個國家和地區使用的交流工具,其會受到每個國家語言使用習慣和語義的不同,而產生相應的語言差異,這種語言差異會在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中產生影響。比如我國曾經出口“白象牌電池,“白象”在東南亞被認為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因此電池在東南亞的銷量很高。但在歐美地區,“白象”被翻譯為累贅而昂貴的東西。這就影響了電池在歐美地區的銷量。
(2)價值觀差異產生的影響。社會個體所具有的價值觀受到社會意識形態以及文化環境的影響,價值觀的不同會導致國際貿易雙方具有著不同的語言交際習慣和非語言交際行為。比如說東西方在時間觀念上的差異會惹怒貿易人,間接影響合同簽訂。
(3)風俗習慣差異產生的影響。如果沒有事先對貿易國家的風俗習慣進行了解,那么合同簽訂失敗的可能性極大。比如說在阿拉伯國家禁止進口包裝是六角星的產品;英國禁止在進口商品的包裝上使用人像;西方把13視為不吉利的象征,首先,含有這些禁忌因素的產品為對方貿易人不喜,簽訂合同的幾率大大減小,其次,即便合同成功簽訂,這些產品在當地都很難銷售出去。
(4)宗教信仰差異產生的影響。宗教差異對國際貿易產生了很大程度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了貿易的成敗與否。中國小組在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進行談判時,無意中批評了伊斯蘭教,這會引起了對方貿易人厭惡情緒,很容易導致國際貿易失敗。
(5)社會組織結構和制度差異產生的影響。一個社會組織結構和制度的狀況,既取決于這個社會的文化背景,有歷史的沿革和特定的習慣,同時它也是一個社會文化的凝結和體現。[5]比如說近代的清朝面對國際貿易態度保守,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貿易萌芽剛出現就被扼殺在搖籃中;而在現代我國政府積極鼓勵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發展十分迅速。
四、如何解決國際貿易中的文化差異
(一)加強文化交流,求同存異
文化差異就是文化多樣性,我們要理解文化差異就要先理解文化多樣性,最后做到尊重文化差異。政府就是優秀文化傳播的橋梁。我國主導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和國際貿易,比如說中國國際交流協會、金磚和一帶一路貿易戰略等,引導人們正視文化多樣性,樹立正確的、積極的文化觀念。同時推廣中華文化,增加國家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國際交流和國際貿易增加。
(二)重視培養外貿人才
文化差異導致國際貿易時離不開專業人才參與。但是一直以來人才市場上總是會出現應屆畢業大學生無法直接參與對外貿易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不夠重視文化差異,不愿主動去學習外國文化,最普遍的就是外語水平差,且學校的文化教學還不夠完善。現在的高校還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需要學校更加重視人才培養。
(三)根據文化差異,采用合適的策略
不同國家在不同文化背景影響下,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往往存在較大差異,而文化差異則影響著不同國家人們的行為,因此,在開展國際貿易之前需要了解與我方貿易的國家的文化特色、語言特點、風俗習慣、價值觀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做好國際貿易的前期準備,商討出合適的貿易策略,進而成功推動國家間的合作。
(四)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合適的法律
文化差異會導致不同國家在法律觀念截然不同。西方社會存在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且各國都有自己的貿易法典,比如美國的商法典,德國的民法典等。雙方使用的法典不同會導致在貿易過程中發生爭端,因此在國際貿易時雙方應先確定好適用的法典才能避免產生爭端,確保國際貿易公平、公正地展開。
五、策略可行性
(1)從全球層面來說,世界上有不同國家存在,那么文化多樣性也會一直存在,但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國際間的貿易必然會持續下去,并且不斷加深。因此文化差異是進行國際貿易時必須克服的一個障礙物。而隨著國際貿易的加深,文化差異這個障礙勢必會被攻克。
(2)從國家層面來說,政府開展國際貿易有利于消除國家間的文化差異。隨著國際貿易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逐漸增加,因為文化差異產生的矛盾逐漸變小,求同存異、文化相容已經成為主流;同時加強各國文化交流,有利于開展國際貿易。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能增加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加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吸引眾多外國企業來華貿易,促進國家間的合作與交流。因此,克服文化差異與開展國際貿易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
(3)從個人層面來說,隨著網絡和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距離被不斷拉近,“地球村”不只是說說而已。個人獲得外國信息的渠道增加。文化差異產生的矛盾正在減少,同時國際貿易的興起,讓全國各大高校興起培育外貿人才的熱潮。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成為就業的熱門專業,各大高校人才培育讓文化差異在國際貿易的影響不斷減少,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六、結論
國際貿易是人類貿易發展的必經之路。文化籌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要去克服它。通過對各國文化的了解,對文化差異形成正確的認識,研究文化差異在人際交往和貿易中產生的問題,運用合適的策略來減輕它的影響,才能促使國際貿易走上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李妍.芻議中西文化差異對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交往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中國城市經濟,2012,(02).
[2]張文虎.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應對[J].山西農經,2016,(04).
[3]劉卓瑛,鄭平坪.中外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J].統計與管理,2015,(07).
[4]蔣景東.跨國商務談判文化差異對雙贏的影響[J].學術交流,2016,(05).
[5]苗健,張鑫,徐海明.試論對外貿易中的文化差異因素[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