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畢業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育人的關鍵環節。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深入,畢業生思想教育工作出現一系列前所未遇的問題,在這種新形式下,就需要我們高校老師,不斷探討和研究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本文將以湖南工業大學為例,通過科學的方法研究文科類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一)自信心缺失心理
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往往滿心抱負、躍躍欲試,總想大展身手。但面對求職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一旦應聘受到挫折后,自卑心理悄然滋生。所學的不是市場所需專業、成績不好、非“985”、“211”名校、性別歧視等等,都是他們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這些學生對自身的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參與就業競爭。在求職過程中,他們總認為自己各項不如人,自慚形穢,常常抱怨和責備自己,怕自己承受不了去就業單位應聘的壓力。
(二)矛盾沖突心理
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心理沖突,從而產生各種矛盾的心態:他們希望自主創業,但又不愿承擔風險;渴望競爭又缺少競爭的勇氣;胸懷遠大理想,卻又不愿正視眼前現實;注重個人專業技能的發展,但又愛慕虛榮、互相攀比;重事業、重才氣的發揮,又在實際價值取向上重物質、重利益;對自我定位高,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既崇尚個人奮斗、實現自我價值,又有較強的依賴感。
(三)就業焦慮心理
大學畢業生就業是大學生們邁出校門走入社會的第一步,是他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如何做出正確的抉擇,是每一個涉世未深、社會經驗缺乏的畢業生們最為困惑的難題。因此他們時常焦躁、煩惱、迷茫、恐懼等,這是典型的焦慮和煩躁不安的心理。
(四)就業盲從心理
一部分畢業生在求職中不考慮自己的職業興趣、自身能力、專業特點等,盲目聽從或跟隨別人的意見,盲目追求熱門職位,如將自己的就業區域定位于大中城市、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地區,將自己的就業單位定位于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企業,將自己的起點設置于高薪高職,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等等……持有這種心理的畢業生往往脫離了自身實際情況和社會就業現狀,大多數不能找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五)過分依賴心理
一部分畢業生在就業中缺乏獨立意識,沒有獨立的決策能力,過分寄希望于學校,家庭,政府救助政策,或聽候學校安排,或依靠家長去四處奔波,缺乏就業的主動性,等、靠、要思想和依賴心理嚴重。消極等待工作主動送上門,不靠自己去努力積極爭取,缺乏自主就業、擇業能力。
(六)錯誤的攀比、嫉妒心理
在求職過程中,同學之間“追高比低”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畢業生在求職中吹噓自己的職業工作環境好、待遇好、收入高,自我炫耀,這必將導致沒有簽約的畢業生心理或行為上失衡,要么攀比,要么嫉妒。輕則冷嘲熱諷、諷刺和挖苦,重者形成畸形心態或在用人單位面前造謠中傷同學,甚至一時想不開,采用極端方式,最終導致不良后果。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適
(一)轉移壓力,完善自身人格
第一,可以教育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勵自己、相信自己,既不依賴又不盲從,幫助自己提高認知。第二,可以向朋友、老師傾訴煩惱,尋求他們的安慰與鼓勵。第三,從入學開始,培養個人良好習慣。第四,面對多變社會環境,勇于實踐。第五,還可以通過體育鍛煉、聽音樂、郊游等方式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恐慌、焦慮,放松身心,使自身人格等方面更加成熟。
(二)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對大學生就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的核心是堅持立足于社會的就業取向,即就業要以面向社會為重,以社會利益為前提。大學生要將職業理想建立在充分了解自己和社會的基礎上。正確認識社會價值取向和實現個人價值之間的關系,把個人理想和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社會利益緊密結合,以國家需要、社會需要和人民需要為重,認識到職業不僅是人們謀生的手段,更是自己為社會服務的工具。
(三)主動適應社會,直面現實
人是社會之人,是現實之人,無論正視與否,現實都是客觀存在的。近幾年,高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如今的畢業生必須認識到,人才市場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沿海城市、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聘崗位有限,而西部地區、偏遠山區、農村技術人才奇缺。面對固定數額的崗位,大學生應完善自身,主動適應社會,即使重點院校、熱門專業的學生也同樣需要不斷調整自我的期望值,把就業期望值降低,把眼光放長遠,視野變開闊,不要擠獨木橋,只看到國家機關、高薪企業、公務員考試,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要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從實際出發,轉變就業思路,適應社會多變的環境,建議自愿到基層、到西部地區、到新興小企業就業,或者自主創業。
(四)不斷充實自己,增加就業砝碼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大學生要想在就業中順利應聘成功進而成就一番事業,必須不斷充實自己。在完成學業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如寫作能力、交往能力及公關能力等,多學習專業技能知識,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考取技能資格證書。在就業或面試時,能歌善舞、能寫會畫,愛好運動、擁有健壯的體魄,善于溝通交流等等特長和能力,都可以成為較強的競爭優勢。
所以,通過對于湖南工業大學文科類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的對策問題的研究可知,文科類專業作為任何一所綜合性大學的支撐學科,其學生的培養與就業不容忽視。湖南工業大學文科類畢業生就業心理調適工作是針對文科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不同階段以及所遇到的不同問題而實施,目的在于引導文科類大學生在順利完成學業、走向社會工作崗位的過程中調節他們的心理狀態,擺正自己的位置。另外在新形勢下為使畢業就業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圓滿結果,我們需要要認真分析新時期下文科類大學畢業生在思想、心理和行為特點,引導其畢業生認真面對社會現實,準確定位,合理擇業,順利走向社會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