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娜
【摘要】提問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對于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至關重要。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對于語文知識的提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語文教學提問進行巧妙設計,確保語文教學提問設計具有創新性。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提問設計 創新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文字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的表達能力,通過對于文學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冷與暖,培養學生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語文教學的有效提問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問比較固定,沒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出有效的課堂提問,并確保課堂提問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一、設計的提問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對于生活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作為初中生,對于語言知識的理解都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通常對于語言文字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都需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提問。這樣能夠使學生對于所問的問題更加感興趣。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圍繞課本內容的主題知識進行提問,避免學生學完課文后,對于文章的主旨把握出現偏差。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引導學生向著文章主旨的方向思考,因為主旨是文章的主線,文章的內容都是圍繞主旨構建起來的。一篇語文課文就好像一條魚,文章主旨就是魚的主干骨,其他的內容就好像魚肉,這樣的文章才算結構清晰、內容飽滿。語文學習講究層次分明、脈絡清晰。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要把文章的主框架講解清楚,其次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具體內容。教師應該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去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重難點,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語文知識,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講到《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①作者為什么先寫了東京的生活,然后寫了自己在仙臺?這樣寫是否多余?②文章中一共寫了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樣的品質?③作者為什么會輾轉在東京和仙臺之間?④作者在離開仙臺做了哪些事情?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這些問題的提問深入文章主旨,讓學生學習獲取語文信息的能力,對于語文知識能夠做好歸納和總結,在具體的事件中讓學生受到啟發,感悟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設計的問題難度要循序漸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提出問題的難度,提出的問題難度要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表及里。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難,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容易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正處于成長中的學生對于太難的問題通常會表現出逆反心理。問題難度太大,再加上課堂時間有限,學生思考的時間較短,學生回答問題時會表現出緊張,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并不理想。以此,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到不同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設計出巧妙的提問方式。教育應該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由于其自身智力以及后天成長環境的不同,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認識能力也差異較大,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設計問題要具有層次性。對于語文后進生,教師應該要求他們加強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不要求拓展。對于語文能力好的學生不僅要求他們掌握基本的課本內容,可以對他們的思維進行拓展。
例如,在講到《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可以對后進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提問,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修辭手法?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進行描寫?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情景交融的優美語言,這些問題都相對簡單些,有利于后進生提高語文的理解水平。對于語文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探究性地提問,作者是怎樣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進行描寫的?作者通過對濟南冬天的景物特征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問題難度稍大一些,可以有效地拔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這樣可以較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所謂設計問題的創新性就是體現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解決語文問題思維活躍,不呆板。語文課程的學習本來就是很輕松的事情,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深入到問題的探究中去,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現在的語文學習,主要培養學生對于人文情懷以及自然景觀的一種感悟。只要學生對于某個問題有感而發,對于學生語文的學習就是一種提高。教師的作用就是通過提出問題,然后對于學生們的解釋給出規范性地引導。有很多語文問題的答案只是一個合適的參考答案,對于正確答案并不固定。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就學生理解的回答情況及時地做出規范性地點評,就達到了語文學習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情境創設的問題,假如你是愚公,面前有一座大山阻隔,你會怎么辦?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激烈的爭辯,有的說開路好,有的說移山,有的甚至說搬家,然后教師讓學生各自說出自己觀點的理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還可以這樣提問,你認為智叟和愚公的辯論哪個更好,為什么?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這樣的提問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豐富了學生們的想象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要講究創新性,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教師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能夠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教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要循序漸進,做到因材施教;最后,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在提問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對于學生的理解要及時地做出規范性地引導。以上是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創新的一些探討,對其他語文教師教學提問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娟.淺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J].課外語文,2017,(12).
[2]苗志清.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7,(99).
[3]陳潔.淺論初中語文教學問題設計創新[J].新課程(中),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