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蘇瑋
【摘 要】 迎考總復習意味著初中語文教學進入了最火熱化的階段,同時這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作為終結環節,中考背負了考驗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理解、整合、總結等綜合能力的任務,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無限的壓力。但是要想在中考成績中迎來輝煌,就必須將這些壓力轉化為動力,本文詳細地闡述了三點針對語文中考復習的策略,希望所有教師能夠帶領學生進行最為全面的復習。
【關鍵詞】 初中語文;復習教學;中考
中考復習的結果是否盡人意,都可以用最終的成績來衡量。面對強烈的競爭與沉重的心理壓力,學生必須摒棄題海戰術、廣種薄收的思想。而為了讓學生復習的效果達到最佳,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能力嚴控把關,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并在鼓舞學生士氣的前提下給予難題以創造性的解決。
一、避免復習誤區,明確主體性復習的必要性
在中考之前,教師必須留有充分的時間帶領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所有內容。顯然這是一項異常龐大的工程,所以教師一定要講究“巧”字,避免在復習的過程中進入誤區,同時也要明確學生復習的主體性,做到方法的再強化,技巧的再訓練。
例如,對于迎戰中考的學生而言,古詩、名句等的背誦默寫都已不在話下,但是部分教師仍會利用早讀課對學生進行反復的默寫,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主性復習。殊不知在復習階段,學生的很多漏洞只有他們自己清楚,所以教師也應該組織學生開展主體性復習,鞏固自己的薄弱點,如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等。
二、實施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增強其感悟能力
閱讀理解是中考語文試卷中占據比分較大的一類題型,所以教師必須狠下功夫讓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然而良好的閱讀能力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要通過日常的訓練去積累。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就要反復地去思考如何才能精準地回憶起自己以往讀過的內容,從而在做相似思想情感的閱讀文章時能夠產生共鳴。
比如,在復習《金色年華》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名著,一來是為了開拓初中生的閱讀眼界,二來也是用情節性的故事緩解學生沉重的學習壓力,發揮娛樂性、趣味型復習的功效。
三、加大綜合訓練的強度,提高應試的技能
鑒于中考考察的是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所以教師一定要在復習階段為學生增加訓練的強度,盡量地將各類題型融合在一起,給予學生最全面的考前指導。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導他們調整心態,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地解題,以此提升應試的技能。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專題訓練,結合例卷中的出題類型,按照漢語拼音、成語理解、病句修改、語序排列、默寫、古詩欣賞、文言文解析、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等為特定的專題項目,然后將這些注意點出成一系列題目組成樣卷,供給學生進行自由的練習。這也正是加大綜合訓練的體現,在不斷的歷練中,初中生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形成知識的遷移能力,為自己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與技巧,從而才能中考這場大戰中發揮出自己的真實實力。
總而言之,“厚積薄發”即是初中語文復習的一個鮮明特征,教師一定要牢記自己的教學責任,為初中生排除所有的心理障礙,從而給予他們最舒心的復習指導。同時,教師也不能施予學生過多的壓力,著重還是要鞏固他們的基本功與分析表達能力,成為學生的“良師”與“益友”。
【參考文獻】
[1] 吳啟佑. 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
[2] 劉維臣. 用全面、發展的觀點指導語文課程復習[J]. 現代語文:上旬·文學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