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果
【摘 要】 教一年級,孩子很聰明,反應很快,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太短,沒有課堂意識;一段時間下來,老師要用較多的時間來進行組織教學,學習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根據原因,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解決方法。
【關鍵詞】 低年級;教學;注意力
一、產生原因
家庭普遍很愛護孩子,認為孩子太小,沒必要約束,任其發展;班級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的生活環境有所不同,孩子的認知差異太大;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導致注意力的分散。
二、問題解決
1. 查閱資料,了解孩子現階段注意力狀況。現階段6歲左右的孩子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在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
2. 創設生活情境,感受語文的魅力,愛上語文。新的部編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語文教材進行重新安排。比如在上《入學教育》時,我就創設情景,讓孩子漫步校園,說說他看到的新鮮事;回到教室,又讓孩子回憶幼兒園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小學生的新奇和不同。
3. 運用語文知識,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一二年級正是培養孩子傾聽的關鍵時期,一年級孩子,注意力較短,在課堂中有意識的開展一些活動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當然在過程中關注時間的差異。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和培養,孩子們無論從傾聽時間或傾聽效果都大大提高,班級學習氛圍濃厚。
4. 調動孩子積極性,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互相轉化。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求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互為用,同時任何科目學習都有它比較枯燥和單調的一面,而且常常有別的事物在干擾我們的注意,教師的作用不是批評,而是陪伴,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原因。現在絕大多數孩子經過長時間的培養,聽課時的專注力也得到極大改善。
5. 建立獎勵機制,培養孩子積極的主人翁意識。一定的獎勵機制能促進孩子的進步,課堂上表現優異的孩子每周總結一次,全班公示,一月匯總一次,發放“模范之星”小徽章,每期評比一次,發“專注聽課”獎狀,大家你追我趕,專注程度極大提高。
6. 把握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轉換。在語文教學中針對小學生思維形象化的特點,我們需要充分利用課堂中能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的因素,使學生能夠比較輕松地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再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無意注意轉化成有意注意,即從單純的產生興趣到主動學習知識。
三、應對策略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習任務會趨向于復雜,而低年級學生極易受外界干擾,有意注意易被無意注意取代,所以在語文課堂當中如果想要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逐漸訓練他們的有意注意能力是很重要的。
1. 巧用口令。口令對于低學段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進入狀態的信號,提醒學生做好聽課準備。
2. 有序發言。需要教師對課堂有良好的掌控力,明確要求舉手發言,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在他人發言時保持安靜,有必要時可帶領學生重復發言者的話,培養專注度,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3. 自主管理。有意注意的培養離不開我們通常所說的“意志力”,也就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堅持集中于某一事物。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專注度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工作。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機結合,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專注度,優化課堂,讓孩子在專注的狀態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歡歡. 如何讓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更集中[J]. 學校教育研究,2018(2).
[2] 任志剛. 淺談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J]. 小作家選刊,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