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改芳
【摘 要】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說:“學生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我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主要策略如下。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表達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說:“學生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主要策略如下:
一、以賽促說,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在課堂上建立獎勵機制,讓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言,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如:以個人或小組形式,比一比誰的搶答多而準確,比一比誰提出的數學問題多而有價值,比一比誰算得快而準確,比一比誰的搭配方案多而合理,比一比誰的解題方法多而巧妙。
二、用好教材,讓學生善于表達
小學數學每冊教材中都有“你知道嗎”和數學廣角,這是學生拓展學習的平臺。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這些拓展平臺,大力鼓勵學生查閱課外資料,查找與課內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養成善于表達的習慣。
三、在有序的觀察中學會表達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然后進行有條不紊的語言敘述。如:《口算除法》的學習,我在在教學中有效利用主題圖,先采用“先整體,再部分”的觀察順序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數學信息說一說,然后再進一步問學生你還可以用什么順序觀察這幅圖幫助自己有條理地進行語言表達,有的學生是從上向下觀察,并按照此順序把自己觀察到的數學信息有序的表達出來,還有的學生從左向右邊觀察,把握了整幅圖的意思。
四、在動手操作中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數學實際問題的解決中,讓學生借助線段圖加強有理有據的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思考過程,首先,讓學生在思考每個例題時,自言自語地、輕聲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其次,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后,提供說話的范例,讓說得好的學生在班上交流。通過有層次地說過程、說算理,既能使學生自主歸納出口算、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時學會了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思考過程。
五、有效利用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所謂的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是從某些具體數學認識過程中提煉出的一些觀點,它揭示了數學發展中普遍的規律,它直接支配著數學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的過程。在小學階段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比較、集合、類比、數形結合、分類、統計、極限等。
在教學中,我會精心設計問題,有效利用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啟迪學生,強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第3頁例2,0.72×5=_____。我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轉化為整數來計算呢”。用轉化的方法將0.72×5轉化為72×5,用豎式的變化幫助學生理解轉化過程中每一步的依據,最后用因數和積的變化規律進行轉化,通過討論、交流,幫助學生用乘幾(除以幾)表述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對小數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解釋。
【參考文獻】
[1] 祁英彩.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 中外交流,2018(2).
[2] 金培國. 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上旬),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