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榮春
【摘 要】 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從問題開始,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生疑、解疑的過程。精準的提問設計有利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促進教學的最優化,有利于學生形成有效思維。
【關鍵詞】 課堂提問;精準提問;思維
教育心理學向我們提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從問題開始。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生疑、解疑的過程。精準的提問設計有利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促進教學的最優化,有利于學生形成有效思維。
關于課堂精準提問,國內外已有豐富而深入的研究。比如劉顯國的《課堂提問藝術 》、王俊《課堂提問的“肥”與“瘦”》等論著。在這些豐富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多年的摸索研究,我們形成了“三原則四方法理論”。
一、課堂精準提問的三個原則
1. 興趣性原則: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老師的提問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就會有學習的源動力,這是教學的關鍵。為此,我們要求老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寓趣味于設問,既可吸引學生又可誘導學生進行“腦力體操”,使教學獲得極大的成功。
2. 科學性原則:備課時對課程標準、教材的準確把握,對班情、學情的準確預估,課前做好科學的提問預設,包括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提問的順序、問題的指向等,都要做好科學的評估。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教師能做出科學評估,進行有效點撥,科學達成再次提問。
3. 啟發性原則: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崩蠋熢诮虒W中,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去揭示問題、探索知識、發現規律,體會一個探索者的成就,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二、課堂精準提問的四種方法
1. 情景創設法:以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領域為原型,創設情景提問,有益于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一個問題往往能起到帶動整堂課氣氛的作用。
2. 漸入佳境法:提問的順序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呈階梯狀行進,讓學生在充分自信的基礎上參與教學的對話。實踐證明,切合學生與教學實際、引人深思的教學提問,有助于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因勢利導法:課堂提問沒有固定的程式,在導入、新授、討論、練習等諸環節中都可以組織提問。教師要善于靈活地穿插運用轉入、點題、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評論、強化、延伸、更正、追問和擴展等教學手段,使提問不呆板,不落俗套。課堂答問的應變能力就是在課堂提問中,當學生的信息反饋出現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未曾料到的突發性信息時,教師通過敏銳的觀察、迅速的判斷、及時地做出準確的處理,加以引導,及時追問,促進生成。
4. 反客為主法:不論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多么高超,提問的方式如何巧妙,訓練的也只是一種機械的“應答性行為”。而把課堂提問權利還給學生就是全面改變這種情況,將教師提問為主轉變為學生發問為主,在學生中形成“想提問”、“能提問”、“會提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會學習”的目的。這也是課堂提問的最高境界。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不能通過精準提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那么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已了!
【參考文獻】
[1] 蔡月霞. 課堂提問要善于找準切入點[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
[2] 吳建秀. 課堂提問的藝術和技巧[J]. 語文天地,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