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時安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文葉飛
(陳時安單位 / 思南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 / 哈文麗)
“現在,喝水不用人挑,煮飯不用柴燒,走路不臟鞋,辦事不用跑,這些都離不開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思南縣關中壩街道紅石梁村村民袁子順高興地說。2017年,紅石梁村人均純收入達9300元,村黨支部被銅仁市委、思南縣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黨支部書記袁子玖介紹,紅石梁村以“美麗鄉村”行動為抓手,創新實施黨建強村、產業興村、“三治”治村、文旅富村、生態美村“五村”發展方式,推動鄉村振興。
黨建強村。落實村黨員干部為民辦事“代辦制”,只要不是需要村民本人直接到街道辦事處辦理的事項,全部由村干部為村民辦理;由村黨群服務辦對接法律、醫療衛生、農牧科技等部門,定期為村民提供法律、文化、衛生、科技等服務。
產業興村。落實黨員干部帶動、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帶動、能人大戶帶動、引進外企帶動的“四輪帶動”方式,推進生態產業發展。成立了思南宏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施“村黨支部+村企+能人+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流轉750畝土地發展蜜柚產業,流轉600畝荒山種植青花椒,掛果后年產值可達540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可達27萬元。
全村35戶貧困戶117人全部參與到產業發展中,除參與土地入股分紅外,還實現就地務工,年收入達2萬余元。
“三治”治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2016年被省司法廳、民政廳命名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

思南縣關中壩街道紅石梁村文藝宣傳隊用自編自導的文藝節目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思南縣委宣傳部供圖)
村里產業發展、村容整治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都由村民代表大會決定,村干部每年向村民代表大會述職述德述廉;以村道德法治講堂為陣地,采取聽法治故事、談法治感受的方式開展法治教育,增強村民法治意識;成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開展“文明新風進萬家”活動,每個季度選樹典型建立“立德榜”,提升農民道德素質;成立文藝宣傳隊,通過自編自演小品、快板、花燈等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文藝節目,寓教于樂。
文旅富村。依托生態農業和烏江景點,建設“醉美紅石梁”。打造傳統花燈表演項目,讓游客有看的;挖掘土家竹制品、“千層粉”等旅游產品,讓游客有帶的;發展本村“農家樂”,讓游客有吃的;開展水上觀光產業,讓游客有玩的;著力推進現代生態農業、文化旅游產業、休閑觀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現代農村產業“升級版”。
生態美村。將文明習慣養成、環境衛生保潔、房院四周栽花種樹種草寫進《村規民約》,形成衛生保潔和文明習慣養成常態化。村里道路四通八達,公路沿線、農家院落房前屋后花樹爭春,昔日荒山荒坡盡披綠裝,一年四季花開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