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軍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蒙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e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排除過量飲酒史,但病理學改變與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Iiver disease,AFLD)相似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其主要病理特征為血清游離脂肪酸(FFA)升高、脂質貯積于肝細胞導致肝臟發生彌漫性脂肪變性[1]。
目前認為,NAFLD與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和胰島素抵抗有關[2],這些疾病都是代謝綜合征的組成部分。因此,NAFLD被認為是代謝綜合征的肝臟表現。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以肥胖、不良生活習慣等為背景的NAFLD發病率正逐年升高,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然而目前現代醫學在治療 NAFLD無特效藥物與療法,主要依靠生活方式干預(節食減重、有氧運動等)來達到治療目的[3]。近年來筆者觀察蒙醫辨證治療該病的臨床療效,獲得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所選對象為2014年12月~2017年2月在本院門診或住院部就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符合我國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4]的診斷標準,且行超聲檢查診斷為NAFLD。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36.7±2.9歲,病程0.7~8年、平均病程2.8±0.31年;根據B超分級,輕度16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對照組47例,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20~67歲、平均36.8±3.0歲,病程0.6~9年、平均病程3.0±0.41年,根據B超分級,輕度17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伴發疾病評分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基礎治療: 兩組均以低鹽、低脂、低糖、低油、新鮮蔬菜水果為主的飲食,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優質蛋白質比例,根據個人情況制定適當的體育鍛煉,囑患者保持心情愉悅、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
1.2.2 分組治療:對照組給予易善復膠囊(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北京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228mg×24粒,批號:國藥準字H20059010)。2片/次,3次/d。
觀察組給予蒙醫辨證治療。以額力根湯3g、伊赫湯3g給旺-5味丸15粒、給旺-9 味丸15粒、德格都古日古木-13味丸15粒為主藥,根據疾病情況分早中晚3次給藥。脂肪肝重度時加伊赫湯。赫依偏盛者輔以額力跟阿娜日-8,希日偏盛者輔以阿拉坦阿如日-5味味丸 15粒,戳斯偏盛輔以伊赫烏蘭-13味3g或給旺-13味3g,巴達干赫依偏盛輔以那仁滿都拉-11味丸15粒、通拉嘎-5味丸15粒、光明鹽-4味散3g,巴達干希日偏盛輔以給旺-9味丸15粒、德格都古日古木-13味丸15粒等。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肝纖維化指標:治療前后上午空腹采血進行肝功能、血脂、肝纖維化指標包括血清透明質酸(HA)、層黏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Ⅳ)、Ⅳ型膠原(CⅣ)。
1.3.2 B超:治療前后各做1次B超,并分級為正常(-)、輕度(+)、中度(++)、重度(+++)。
1.4 療效標準[5]: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及相關文獻資料判定。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B超檢查肝臟回聲基本恢復正常,肝功能恢復正常,TC下降>20%,TG下降>40%;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B超檢查肝臟回聲病情分級下降 1級,肝功能恢復正常,TC下降>10%~20%,TG 下降>20%~40%;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B超檢查肝臟回聲病情分級下降 1級或好轉,肝功能基本正常和(或)TC下降10%~20%,TG 下降20%~40%;無效:臨床癥狀及各項檢查結果未達到上述標準。
1.5 統計學方法: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檢驗,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蒙醫辨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臨床總療效: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組中治愈40例,顯效4例,有效1例,無效1例,有效率97.83%;對照組中治愈10例,顯效8例,有效15例,無效14例,有效率70.21%,差異顯著(P<0.01)。提示蒙醫辨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總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2.2 蒙醫辨證治療對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纖維化的影響: 治療3個療程后,各組均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纖維化,但觀察組作用更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蒙醫辨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能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纖維化,見表2。

表2 兩組對肝纖維化的影響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蒙醫辨證治療對非酒精性脂肪肝B超療效的影響: 治療3個療程后,各組均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學指標,但觀察組作用更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蒙醫辨證治療能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臟影像學改變,見表3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對肝B超療效的影響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NAFLD是遺傳-環境-代謝應激相關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為主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其發病機制復雜,迄今為止尚未闡明,目前認為主要與胰島素抵抗、游離脂肪酸增加引起的糖脂代謝紊亂和氧化應激/脂質過氧化因素有關[6]。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及嗜酒的生活方式,脂肪肝發病率呈顯著增多趨勢。
NAFLD現代醫學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去除病因、合理膳食及用藥。藥物治療主要是根據其發病機制針對疾病不同病理環節而選取相應的藥物。主要包括:改善胰島素抵抗、對抗脂質過氧化損傷、保護肝細胞及糾正血脂紊亂。但此類藥物在治療 NAFLD 的過程中均存在毒副作用的問題,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7]。而蒙醫藥以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優勢來治療 NAFLD 是卓有成效的,且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深入挖掘其瑰寶已成為重點研究方向。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現代病名,蒙醫古籍記載中無與之相似病名,但根據其表現癥狀及發病機制等因素可將其歸屬到 “脂肪過盛病”之說。蒙醫認為該病是在4個致病條件的作用下,體內三根平衡失調,赫依、希日、巴達干功能紊亂,特別是“巴達干”功能紊亂而導致食物“通拉嘎”未消化累及肝臟所致的一種慢性病變過程[8]。因此,臨床治療時以溫胃、消食、解毒、利肝、促進清濁生化過程、調節體素為原則辨證論治。
本研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通過以祛巴達干熱及對癥治療為原則,并結合患者病情行辨證治療,從而徹底改善了肝纖維化及形態學改變,提高了臨床總療效。研究結果表明,蒙醫辨證治療能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強,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推廣。
[1]樓琦,石巧娟,郭紅剛,等.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質代謝及病理變化的動態觀察[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2,22(3):5-11.
[2] 羅文政,張清仲,呂志平.紅曲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6,7(21):375-378.
[3] 沈峰,范建高.2013 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進展[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2(10):178-179.
[4]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范建高執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5):641-643.
[5]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01-203.
[6] 董姝,劉平,孫明瑜,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機制—“二次打擊”學說研究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2,28(7):551-555.
[7] 朱科倫,朱郇憫,曾文鋌,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J].廣州醫藥,2011,42(4):1-2.
[8] 包納日斯,那拉,哈斯蒙西醫結合診治脂肪肝的臨床研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7,13(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