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永 孟
(中鐵二十局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重慶 40006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辦公場所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最初的“能住”逐步發展到“住好、住舒適”。建筑防水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房屋居住品質,漏水、滲水也往往是房屋投入使用后業主投訴的重災區。為保證建筑使用壽命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防水工程質量必須作為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關注點。在工程實際中出現滲漏現象時人們第一反應都是施工質量有問題,很少有人去深究設計圖紙深度能否指導施工。在工程設計時設計人員往往只關注通常做法,對建筑各細部節點設計深度常常關注不夠,大多數設計人員均采用選取通用圖集的做法,而沒有對節點做深化設計。施工單位按圖集做法施工時很容易因為節點設計深度不夠造成施工質量問題最終形成滲漏。本文根據工程實際對建筑常見細部節點防水的深化設計提出一些看法,探討了建筑節點防水設計深度不足的解決思路。
建筑工程從地下室至屋面細部節點眾多,常用圖集細化不夠容易滲漏需要做防水深化設計的節點如下。
建筑工程地下室擋墻沉降縫、地下室頂板變形縫,此類節點設計人員最容易在設計時指定一個圖集或設計大樣不具有操作性。施工單位要么不按圖集或大樣施工,要么對圖集或大樣按自己的理解進行改動,無明確做法施工質量無法保證,極易發生滲漏。
1)底層墻體與室外地面交界點。此處節點設計單位一般只表示防水層上翻高度,無具體節點設計。施工單位按常規做法施工后室內墻面在工程交付使用一段時間后出現返潮結霜現象,影響房屋品質。
2)屋面節點。坡屋面設計中選用新型波形瀝青防水板防水體系時設計人員通常只選取標準圖集不會額外再出節點大樣,圖集只是對防水層有汲及并不細化。
1)地下室擋墻沉降縫、地下室頂板變形縫設計人員根據通常做法設計如圖1所示。
設計人員按標準圖集設計變形縫防水做法,縫兩側混凝土結構內預埋橡膠止水帶,縫上下填塞泡沫塑料棒、密封膏密封及聚苯板條。設計時未考慮橡膠止水帶在混凝土側壁如何埋設及密封膏、聚苯板條在縫上下如何填塞牢固等實際困難。施工單位無法按圖集施工,只能按經驗采取防水做法。最終此部位在回填土方后大多出現漏點,一旦滲漏只能將土方重新開挖重做防水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造成工期延誤成本增加。

2)地下室擋墻沉降縫、地下室頂板變形縫節點深化設計如圖2所示。

3)深化設計要點。
深化設計圖改變通常的原結構內施工中埋式橡膠止水帶的做法,改為在結構施工是預留鋼筋,在一次結構混凝土完成達到齡期后二次澆筑增加混凝土。二次混凝土施工時埋設橡膠止水帶,由于二次混凝土結構尺寸較小模板施工方便,變形縫處側模一般均考慮采用膨脹聚苯板等柔性材料能夠很好的解決橡膠止水帶穿透側模無法施工的矛盾。二次結構內鋼筋均采用兩個半邊“門字箍”合龍形式以便橡膠止水帶從鋼筋中間縱向穿越,有效解決了一次結構梁柱箍筋不能斷開造成橡膠止水帶無法縱向穿越的矛盾。在橡膠止水帶外側變形縫位置釘上“V”形鍍鋅鐵皮作為支撐,再在其上施工1 m寬卷材防水附加層,然后施工大面防水層,最后施工120厚M5水泥砂漿砌MU10磚保護層。深化設計有效解決了中埋式橡膠止水帶在梁柱中無法預埋的矛盾,防水構造多道設防,分層清晰。施工單位按此大樣施工后經多個工程實際檢驗滲漏基本杜絕了變形縫節點的滲漏現象。
1)底層墻體與室外地面交界點防水設計通常只是在設計說明中表述防水材料及防水高度,一般未做詳細節點大樣設計。施工單位施工時無圖紙依據,防水質量無法保證。
2)為防止底層墻體在房屋交付后大量出現墻體返潮現象,明確節點防水做法,做到施工標準化,對底層墻體與室外地面交界點防水深化設計如圖3所示。

3)深化設計要點。
深化圖明確了墻身垂直防水層的材料、高度以及防水層與保溫材料的施工先后順序,考慮了底層室內地面以下保溫材料如與土層直接接觸會引起返流潮而采用水泥砂漿(室內地面以下部分不考慮保溫要求)。對室外墻體垂直防潮層高度規定為600 m,避免施工填土超高引起室內返潮,對室外地面以下暗散水坡度、分格縫做法細化處理,對水平防潮層材料、厚度明確作了規定。深化節點圖防水作法清晰,尺寸明確,層次分明可以有效指導現場施工。
1)波形瀝青防水板防水體系選用標準圖集防水做法如圖4所示。
圖集只對防水層做了簡單說明,設計深度不足施工單位按圖集施工時無法有效指導施工。
2)為有效解決圖集大樣深度不足問題,需對大樣做深化設計,明確防水層施工順序,防水設防次數,附加防水層搭接尺寸等問題。深化大樣圖如圖5所示。


3)深化設計要點。
深化圖細化了波形瀝青防水板防水體系細部節點防水層次,共設計了兩道防水。首先在結構面上施工500 mm寬附加防水層(可涂膜也可卷材)防止萬一在上道防水失效起防護作用。考慮到波形瀝青防水板匯集的雨水不能直接沖刷墻面必須對波形瀝青板正對的墻面做防水保護,由于防水板材質的特殊性只能采用自粘性卷材防水與之搭接,故在波形瀝青防水板之上設置道500 mm寬自粘防水卷材(波形瀝青防水板與墻面各搭接250 mm寬)。最后在泛水位置用細石混凝土找坡排走表面雨水。深化圖既考慮了波形瀝青防水板防水體系的特殊性在不同部位針對性的設計了不同的防水材料,同時采用在結構面及防水板上各設置一道防水層的作法最大限度的截斷了滲水通道,最后細石混凝土的排水通道保證了雨水的順利排走避免了雨水積聚。通過上述設計有效的彌補了標準圖集只粗略設計一道防水的缺陷,對工程施工有極強的指導作用。
本文根據工程實際對建筑不同部位節點防水設計進行了探討,有針對性的深化了節點防水設計,細化了節點防水做法,對常規圖集作了補充。通過實際工程檢驗,施工中只要嚴把材料質量關嚴格按大樣施工均能有效的解決上述節點部位的滲漏問題。
參考文獻:
[1] 鐘 堅.關于防水工程施工過程的控制及節點設計優化[J].規劃設計,2015(9):137.
[2] 何 羽.重慶房建防滲漏施工探討[J].重慶建筑,2004(6):34-35.
[3] 王海星.屋面防水質量問題分析與防治[J].山西建筑,2017,43(3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