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麗
【關鍵詞】新課改?農村初中?語文教學
1.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也有了全新的要求,農村教育工作者必須主動縮小與城市教育的距離,利用情境教學,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更加優越的教學環境,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2.目前,農村語文教育在實踐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語文教學中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忽略對學生興趣的培育。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必須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從目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情況而言,并沒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沒有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做相對應的教學指引。其次,農村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缺乏創新能力,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化。受新課改的影響,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對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以及教學任務相對增多。但是農村語文教育工作者為了保證原有教學質量,往往采用陳舊教學模式,不敢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從而依舊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最后,在農村初中語文實際教學中,教育工作者缺乏教學用具的使用能力。語文教學必須要構建教學氛圍,學生的對于語文知識的認識必須結合實際生活,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并且,新課改后,農村語文課堂環境得到了完善,多媒體也已經普及農村語文教學,但是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正確的運用這些工具,大部分的教材內容以及重點知識并沒有運用這些清晰直觀化的教學工具,讓教學效果明顯下降。
1.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語文改革實踐對學生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陳出新,學生的自主能力得以提升,從而讓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也得到了肯定和培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針對于學生的天性特點,展開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語文教學必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把實際生活和語文知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實際生活中逐漸養成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針對于農村學生,由于接受陳舊教學思想的影響較深,導致學生缺乏言語的表達,但是在新課改下,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教育工作者的指引以及激勵,能最大程度上推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2.創新語文教學實踐方法,保障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在農村語文教學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利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展現教學模式的結合,為學生創設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散步》一文時,在這篇文章中,其實有大部分內容都可以進行延伸和創造故事情節,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充分展現其自身的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故事的推理,根據學生的獨立認識,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文本的知識,創建屬于自身的一套知識結構體系。在農村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合作小組探究式學習模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加深化對內容的理解,利用課堂溝通與互動,從而把自身學習放在一個嶄新的高度,在拓展文本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從而可以更加快速的培養學生的語文全面素養。
3.創設實際教學情境,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工具,展開學習。在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想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就必須借助多媒體的力量,多媒體技術是對語文教學的最好輔助工具,不僅僅局限于讓教育工作者要運用好多媒體,更要引導學生熟悉簡單的操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另外,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指引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自主利用多媒體去搜集相關的教學材料與相關的知識,以課本內容為前提,去展開探究式學習模式,當然了,教學情境的構建還是需要師生來共同完成,正確意識到知識的獲取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之上,還可以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網絡等渠道來獲取,從而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綜合上述所說,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初中學生必須自身具備自主學習的思想,把語文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良好的結合在一起,把主觀能動性與探究式學習模式更好地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讓自身的學習能力可以得到綜合話費的發展,以新課改為媒介,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以及自身素養,塑造出一批對未來社會有用的綜合型人才。
[1]楊偉雄.落實新課程評價觀.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淺談新課改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4,(60):37-38.
[2]朱紅星.淺談新課改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3,(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