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俊鋒
人的認識,大都從感性認識開始,尤其是初中學生在記憶內容方面,具體形象識記仍占主導,抽象識記正在逐步發展。而歷史知識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歷史教師無法使過去的史實重演。這就需要借助歷史插圖來輔助教學。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巧妙地發揮插圖的作用有積極的意義。
一、通過比較,掌握其特點
在初中歷史課本中,有一些歷史插圖,根據課文的要求,重點是在掌握其特點。對于這類插圖,一要確定與其對比物;二要探明差異;三要找到特點形成的原因或者經過;四要判定其所在的意義。
如中國古代史中的問題“你能說出山頂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嗎?”就可以借助插圖比較來解決。
1.二者區別:北京人前額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頭部微微前傾。山頂洞人從額、鼻子、嘴巴各方面來看,與現代人差別不大。
2.說明形成過程:因為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北京人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距今遙遠,所以保留了猿的特點;山頂洞人距今一萬八千年,離今稍近,所以與現代人有著相近的地方。
3.參看圖下的文字內容。
4.判定意義:人類社會是向前發展的,僅從面貌上已顯示出比北京人的進步性。
二、分析結構,弄清其功用
根據課文的要求,有一些歷史插圖,則應通過結構的分析,來弄清其功能或用途。認識這類插圖,分析結構是其中心,分析時應說清:①插圖可分哪幾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關系;③是怎樣形成或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說明什么回題。
現以插圖“趙州橋”為例分析一下:①趙州橋由橋身大拱及兩端上方各兩個小拱組成;②平時低水量水流從大拱流過,大水亦可從兩旁的小拱流過;整個橋型,大小拱相配,顯得輕盈勻稱;③它們是隨煬帝時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設計并建筑的;④這樣建筑,可減輕橋身重量對橋基的壓力,遇到洪水又可以減弱激流對橋身的沖擊;⑤趙州橋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三、拓展介紹,加深理解
歷史課本的許多文物插圖,僅從畫面觀察是無法達到課文記述要求的,這就需要擴展介紹一些有關知識,增強觀察的深刻性、理解性。
在認識這類插圖時,要圍繞畫面的內容,說明其背景、產生的經過、主要內涵和重大意義等。現以插圖“清明上河圖”(部分)為例說明:①隨著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都城東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長安那種封閉式坊里制的格局,而變成開放式的大街小巷的格局,商業區分布到全城各個角落;②張擇端的畫卷,描繪了都城汴河兩岸的風光;③全畫總長5米多,共繪人物550多個,牛馬驢騾等性畜56匹,車輛約20輛,大小船只20余艘,還有房屋、橋梁、城樓等建筑;④課本插圖僅選了“店鋪和酒樓部分,反映了當時東京城的繁華景象,表現了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情況。
對初中學生而言,形象直觀的材料,比長篇大論更容易接受。借助插圖,學生更容易領會課本內容。例如唐太宗的貞觀新政,課本盡管用了大段文字來說明,但學生還是不易消化,教學中費時費力。而如果借助唐朝三省六部簡表,那么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又如商鞅變法,變法內容多而雜,學生難以記憶難以理解,課本利用三幅圖使學生一看則明。再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這一部分,要想理解都江堰結構、領略其不俗之外光靠文字既費時又費力,但只要認真觀察都江堰示意和都江堰外景圖,再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既易掌握、印象又深,在不知不覺中攻破了難題。
四、借助插圖,啟發學生思維
初中歷史教科書中的每一幅插圖都是編者精心設計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力挖掘插圖所隱藏的歷史信息和圖片之間的內在聯系,精心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思考圖與文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感悟插圖的精妙所在。如插圖《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對鴉片戰爭中英軍入侵的路線和時間都有精細的描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把握鴉片戰爭的進程。經過學生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很快就領會到圖片傳遞的信息,如“英國在1840――1842年間3次侵略中國,他們的侵略氣焰十分囂張”,“英國人進攻速度很快,從1840年6月到8月,兩個月時間里,已經從澳門打到大沽”等等。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參與精神,并引導學生認識到沿海地區的抵抗力量對侵略軍起了很大的抵制和威懾作用,使他們不敢孤軍深入,讓學生明白“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感受中華民族不屈的反侵略精神。
五、設置“問題鏈”,把握事件情節
在歷史教材中,還有一定數量的重大事件情節插圖。認識這類插圖,按照“整體——局部——整體”原則擬出“觀察提綱”,用“問題鏈”的方武式來引導學生。如“大澤鄉起義”一圖可用以下系列問題來引導認知:①“圖題”是什么?②此事件發生于何時?③圖上的人物裝束有什么共同點?④他們正在干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武器?⑤此圖說明該起義有什么作用?事實表明,運用這種觀察提綱來指導學生認知插圖,既能幫助他們掌握歷史知識,又能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由于歷史插圖的著重點是課本的文字記述部分,所以在進行教學中一定要以說明其有關內圖為主,不能喧賓奪主和超越教材的主題。要按照“知覺、思維、語言統一規律”的要求,邊引導學生看圖,邊引導他們的思維,邊作出語言的描述說明,盡量發揮歷史插圖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