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 明振華 林玲 陳揚
(1內江市中醫院內一科 四川 內江 641000)
(2內江市中醫院 骨科 四川 內江 641000)
重癥肺炎屬于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主要由免疫受損﹑致病微生物﹑過敏﹑藥物等因素引發的[1]。患者發病后常會出現嗜睡﹑食欲不振﹑脫水﹑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且由于重癥肺炎的進展快,極易導致患者發生呼吸衰竭等并發癥,若是得不到及時救治,不僅對其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可導致其發生死亡[2-3]。為此,我院以收治的74例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其治療。經研究得出,患者使用無創正壓機械通氣輔助治療的療效更佳。現作如下報告。
研究對象為2016年4月~2016年12月年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74例患者,采用隨機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甲組與乙組,均有37例。甲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1∶16;年齡最小為19,年齡最大為66歲,平均年齡(56.27±3.52)歲。乙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2∶15;年齡最小為18歲,年齡最大為67歲,平均年齡(56.80±3.61)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甲組與乙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法進行治療,其主要包括糾正患者的酸堿與水電解質﹑抗菌﹑止咳化痰等。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低流量鼻導管吸氧技術給予甲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操作:連接好濕化瓶﹑氧氣表﹑膠瓶管,將患者的鼻孔用棉簽進行清潔;用水潤滑鼻導管后,將其自鼻孔輕輕插至患者的鼻咽部,并將鼻導管用膠布固定放置在鼻翼兩側;給予患者持續低流量吸氧,氧濃度控制在低于30%,吸氧時間持續12h。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技術給予乙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操作:分析患者的病情﹑血氣指標﹑肺功能,并根據其來對呼吸機的各項參數進行設置;通氣模式設置成S/T,呼氣壓力設置約為4cmH2O,吸氣壓力設置約為12cmH2O,呼吸頻率設置約為15次/min,氧濃度控制在高于90%,吸氧時間持續12h;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呼吸機的各項參數隨時進行調節。
觀察并分析甲組與乙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率﹑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知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
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時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應以()表示,并采用t對其進行比較,計數資料則采用卡方值進行比較,若比較結果顯示P<0.05,則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甲組與乙組患者的心率與PaCO2均有所降低﹑PaO2均有所上升,與治療前相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 乙 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率與PaCO2的降低幅度﹑PaO2上升幅度更為明顯,差異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分析見表1:


表1 甲組與乙組治療前后心率、PaO2、PaCO2對比()
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作為呼吸內科常見疾病中的一種,根據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環境的破壞,該疾病的發病率在逐年攀升。嗜睡﹑食欲不振﹑脫水﹑意識障礙等為患者發病后的臨床癥狀[4-5]。為了能提高該疾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給予我院收治的乙組患者采用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技術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該技術屬于新型通氣治療技術。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技術通過模擬正常人體的呼吸功能,來給予患者救治,對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可起到有效緩解作用,還使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得到提高;同時,該技術不用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插管等操作,不僅能降低患者的痛苦,還可保留患者正常的進食﹑吞咽﹑說話功能,并能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隨時調節呼吸機參數,操作簡單,只要家屬對其呼吸節奏調整﹑相關注意事項了解即可。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正壓機械通氣輔助治療的效果更好,不僅能改善患者的心率指標,還可改善其血氣指標,臨床治療效果較好,應予以推廣使用。
[1]林建良,鄭輝才.無創正壓機械通氣輔助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分析[J].醫學綜述,2016,22(03):607-608.
[2]劉宇智,王海斌,金寧.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02):102-103.
[3]陳光宴.無創機械通氣在重癥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0):34-36.
[4]趙世財,李秀民,趙少婉.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30):45-46.
[5]許卉軍.無創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呼吸衰竭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0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