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劉平
摘 要:詩詞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文化瑰寶,對詩詞的掌握不僅是對古代文學體系的系統了解,更是為了學生學習和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文學的欣賞品味。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初中生詩詞鑒賞能力進行分析,探討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詩詞鑒賞;策略
一、初中生詩詞鑒賞能力培養的相關內容
1.誦讀能力的培養
文學作品的賞析基本都是從誦讀能力的培養開始,掌握好文章的認讀和有感情朗誦是鑒賞的開端。初中生在詩詞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遇到生僻字或者通假字,認讀是掌握詩詞大意的基礎。在認識的基礎上體會詩詞的節奏和韻律是理解文章含義、感知作者情感的手段,對此再加以背誦就能夠對詩詞有更加深入的記憶和理解,所以誦讀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是詩詞鑒賞培養的基礎。
2.賞析能力的培養
賞析能力是詩詞鑒賞培養的手段。在對詩詞的賞析過程中主要是對詩詞的語言、意境和人物形象加以鑒賞,根據簡短而精煉的語句感受其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詩詞韻味。所以初中生對于詩詞的鑒賞離不開學生對每一個字、詞、句的賞析,學生通過增補詩詞中隱含的內容更能夠感知詩詞所帶來的魅力。
3.運用能力的培養
對詩詞的運用是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目的。學生只有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掌握認讀和理解,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借鑒引用,并且模仿創作。當前,許多學生基本上都能夠在作文寫作中引用與文章內容相近的詩句,增添寫作的文學價值和品味,但是學生對于詩詞的引用還存在一定的誤區,有的同學是大量引用,使寫作缺少內涵,有的同學是不懂得如何引用。而且學生自我創作能力較差,也缺少創作意識,說明初中生詩詞鑒賞能力還有待提高。
二、初中生詩詞鑒賞中存在的問題
1.誦讀、賞析、運用三方面內容結合較少,學生鑒賞不成體系
傳統教學方法依據“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是質變的必然前提”思想,在初中生詩詞教學主要是以誦讀為主。在此過程中,雖然學生對于詩詞的認識和記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實踐,但是每個學生個體差異性不同,對詩詞的理解和掌握也不盡相同,所以過于重視學生對詩詞的誦讀并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掌握對詩詞的理解和賞析,導致學生對于詩詞的鑒賞不成體系。
2.教學模式較為單一,課堂吸引力不足
詩詞教學模式大多是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教師一般會按照學生先認讀,再逐字逐句進行講解,最后總結詩詞中心思想的模式進行教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教師的教學套路之后,容易失去對課堂的好奇心和興趣,導致課堂吸引力不足,學生容易開小差,教學效果不佳。
3.詩詞鑒賞難度較大
由于詩詞具有一定的難度性,初中開始,學生接觸的詩詞形式和風格開始多樣,對于多樣化形式的詩詞鑒賞,對如何采取合適的鑒賞方法、如何品讀其中的內涵等都對學生提出了要求。
三、初中生詩詞鑒賞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
1.加強學生詩詞能力培養的融合與運用
要加強學生的鑒賞能力,首先就要重視學生詩詞讀、寫、背能力的提高,這要求學生既能夠理解其意境,還能有感情、有思想地品味出詩詞中的韻律。例如我會結合當前新媒體設備,在課前預習時上傳優秀的朗讀范本至家長群,要求家長將詩詞播放給學生聽,再提問學生詩中的意境是什么,反復再聽一兩次,然后再朗讀一兩次。到了上課時,學生誦讀能力已經基本不成問題,然后我會要求學生探索文章中的句意、語言特色、意境和主旨,并全班討論學生們提出來的理解,最后再帶領同學們一起對詩詞加以運用,課后再要求學生對詩詞進行背誦。
在此過程中,我將認讀、理解、賞析進行了劃分,將課堂中的側重點放在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之上,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并賞析詩詞,合理劃分教學時間,重視學生詩詞能力培養的融合與運用。
2.豐富詩詞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
要改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來提高課堂吸引力。例如我將教學側重點放在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上之后,開展了一系列詩詞專題知識講座、詩詞朗讀賽等活動。在詩詞專題知識講座活動中,我會向同學們介紹與詩詞相關的人物背景和史實,以培養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思考詩詞內容的習慣。在詩詞朗讀賽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是評委,投票的同時還要分析參賽同學的朗讀情感,以及其朗讀是否符合詩詞主旨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鑒賞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
3.多加鼓勵學生嘗試賞析評論,鼓勵學生想象
要提高初中生詩詞鑒賞能力,還是要使學生能夠巧妙地引用學習過的詩詞名句,借古說今。教師要重視鼓勵學生,對于每一個用于嘗試賞析評論的學生都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鼓勵學生想象是要求老師不局限于傳授給學生鑒賞的幾種主要方法,對于學生開闊思維,擴大想象的行為教師應該加以鼓勵和引導,文學的理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不能只按照詩詞題型或考試的要求來約束學生對詩詞主旨進行想象。
四、結語
初中生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教師從認讀、理解、鑒賞各個方面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詩詞鑒賞能力有利于對學生成長起到積極正面的引導,教師要更加重視在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主動性的目的。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詩詞鑒賞之中,真正實現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孟慶華.初中生古詩詞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情感讀本,2017(29):5-5.
[2]羅德全.淺談初中生賞析詩詞能力的培養[J].型課程·中學,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