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 陳煥章
【摘 要】文章基于文獻研究的方法,對近十幾年的公開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相關研究根據主題的特點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研究內容多集中在工匠精神的內涵特征、我國當前社會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國外工匠精神的相關介紹以及具體的實施途徑等方面。文章對已有的主要觀點進行了論述與概括,指出當前研究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下一步的研究進行了思考與展望。
【關鍵詞】工匠精神;研究述評;研究展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4-0057-05
【收稿日期】2017-06-26
【作者簡介】楊力(1992—)男,山西長治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陳煥章(1956—),男,上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首倡工匠精神,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質量、創品牌?!盵1]隨后,工匠精神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許多專家、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對工匠精神做了相關研究。
為了進一步探索工匠精神,特此對工匠精神的相關研究進行整理歸納和總結。本研究以中國期刊網、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為主要文獻數據來源,以“工匠精神”為主題進行檢索,具體時間不限,共得到文章4 923篇。以此作為本研究的依據。
一、工匠精神研究的時間階段分析
對檢索的文獻進行整理歸納,并基于時期內研究主題特點的不同,認為我國學者對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上世紀末年到2009年,這一階段大都是對有關故事與人物的簡單描述與介紹。數量較少,只有零星幾篇文章。就現有掌握的資料而言,我國早在上世紀末期就有學者研究日本的工匠精神。如1998年發表的《日本“職人文化”與日本現代化》一文,即介紹了日本的工匠精神。隨后,又有文章對國外的工匠精神作了簡單介紹。如《工匠精神》一文,通過對一位意大利鞋匠卡爾·格拉菲爾德的介紹,引出了工匠精神的內涵特質,即:耐心、專注、堅持。[2]此外還有2000年發表的《“工匠精神”——全國殘疾人技能選拔賽觀感》、2007年發表的《退休“大工匠”的技能與精神應傳承下去》等都是對工匠精神的簡單介紹。
第二個階段是從2010年到2013年,這一階段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的制造業陷入困境,多數企業開始反思工匠精神的缺失。因此這一階段的研究主體大都以企業等社會機構為主。研究內容多集中于:闡述新時代下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如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在《東莞日報》發表的題為《學日本式管理,最難在“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緩解制造業危機》的文章,都在呼吁我國制造業應該重塑工匠精神,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3]其中也不乏對工匠精神的理論探討,如《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即從理論上梳理了我國古代工匠精神的特征。
第三階段是從2014年到現在,在這一階段,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成為了我國社會的迫切需求,要想實現“中國智造”必須要使勞動者具有創新精神,對自己的產品做到精益求精。這與工匠精神的內涵特征實現了完美的契合。因此,工匠精神再一次成為了社會各界討論的熱點。這一階段研究的特點主要有:第一,相較于前兩個階段來說,在數量上呈現出增長的態勢,尤其2015年末以來,相關研究更是層出不窮。第二,在研究主體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不僅有社會機構的參與,更是進入到學界相關研究者的視野當中。第三,在研究內容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涵蓋了內涵特征、國外經驗介紹,以及在具體領域中如何樹立工匠精神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從2014年到2016年,研究人員更多地探討工匠精神的內涵特征、國外工匠精神的介紹等方面。如《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一文分別對中國文化視域下和西方文化視域下的工匠精神做了詳細的介紹與概括,并分析了工匠精神的當代意義?!吨械氯罩肮そ尘瘛钡难葸M與啟示》則分別概括了德國和日本的工匠精神的內涵。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進入《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隨后各行各業都開始了對工匠精神的研究,呼吁行業建立工匠精神。其中研究人員大都認為高職院校應該更多地承擔為社會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尤其2017年以來,關于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文章更是數不勝數。大多從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以及實施途徑三個層面論述這個問題。
二、工匠精神研究的內容分析
總體來看,對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尤其近三年來研究數量明顯增多。對文獻進行整理分析之后發現,對于工匠精神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與特征
關于工匠精神的具體內涵,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解釋。研究者大都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對工匠精神做了相關論述。所謂狹義是指“手工藝匠人在制作過程中追求完美、追求極致的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4]這種定義講工匠精神局限在手工匠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謂廣義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神屬于職業精神的范疇,是從業人員的一種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是從業過程中對職業的態度和精神理念。”[5]這種定義將工匠精神的具體內涵與工匠的人生觀、價值觀聯系在一起,并將之上升為各行各業都應該具有的一種價值取向,是對工匠精神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此外,還有學者對當前我國工匠精神內涵認識所存在的誤區做了梳理,并對這些誤區分別進行了批判與更正。有研究認為,對于工匠精神的認知誤區主要包括:“將工匠精神限定于手工技藝、片面理解為精雕細琢、忽視先進科技、片面限定在加工制造領域,把工匠精神與慢工出細活、做到極致等相等同。”[6]
對于工匠精神的特征表現,研究人員的焦點多集中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基于中西方不同文化的視域,對中西方的工匠精神內涵做了具體分析?!豆そ尘窦捌洚敶鷥r值》一文認為:中國文化視域下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尚巧、求精、道技合一等三個方面,更多的是對真善美的追求”,[7]一種精神上的理想狀態。而西方文化視域下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非利唯藝的純粹精神、至善盡美的目的追求與對神負責的敬業精神”[8]等三方面,工作要對神負責,更具有一種理想的追求。其次,對于當代我國工匠精神的內涵做了整理歸納,大致包括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甘于奉獻、持續創新、產品實現等方面。《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一文認為工匠精神的時代保證主要有“精益求精的技術美學標準、根植實踐的持續創新沖動與產品實現的社會角色榮譽”[9]三個方面。對工匠精神的當代表征,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不同的歸納,但都是從理論推演的角度得出的結論。因此我們認為,還應該對這些表征形式進行進一步的實證研究,從我國當前的工匠身上挖掘他們所具有的精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得出更加符合我國具體實情的當代工匠精神的具體內涵。
(二)我國當前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就目前我國社會現狀來說,在各行各業中,我們仍然十分缺乏工匠精神。研究者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有學者認為:就現代中國而言,“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割資本主義尾巴”、“斗私批修”等運動,使手工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去,“海南精神”與“深圳速度”成為了時代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普遍追求的是速度,這也就導致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進一步沒落。[10]現實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我們國家缺少相應的工匠制度與工匠文化、工匠在社會中缺乏社會認同感、缺乏有效的培訓管理體系、職業教育的缺陷所致等。
在原因分析中,我們認為:其歷史角度的原因分析存在有一定的偏頗之處?!拔幕蟾锩睍r期雖然使傳統的手工業遭受了打擊,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對于工人階級的尊重,同樣造就了一批新行業的工匠及其他們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因此,我們還需要辯證地看待歷史所造成的雙方面的影響,從中去尋找造成我國當前工匠精神缺失的真正原因。
(三)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工匠精神對我國現階段所要實現的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學者對于當前我國社會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行了分析。
研究人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論述了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首先,這是我國產業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雖是一個“制造大國”,但相對于美國、德國等來說,卻不是“制造強國”,我國急需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隊伍,以滿足國家經濟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其次,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創新力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一個企業必須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生存下去。再次,這是學生未來就業的必然要求。企業招聘員工時往往需要一些能夠吃苦耐勞、嚴謹負責的員工,這與工匠精神的內涵是不謀而合的,因此,要求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時,注重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最后,這也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只有培養出符合社會勞動力市場需求的人才才能夠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除以上四點之外,有學者還對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做了邏輯理論上的論述,認為:二者之間存在“本質內容相通、價值取向一致、實踐內容統一”,[11]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人員從國家、企業、學校、個人等四個層面對于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做出了全面的分析。
(四)對國外工匠精神的研究
國外學者理查德·桑內特所著The Craftsman一書追溯自古希臘至現代的歷史,以音樂家、建筑師、作者等不同職業為例,討論了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工匠精神,并對其原因做出了相關分析。就目前來說,對于國外工匠精神的研究多集中于德國的工匠精神和日本的職人文化。
1.對德國和日本工匠精神的研究
對德國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工匠精神的內涵是什么,二是探究形成工匠精神的原因何在。研究認為:德國能在二戰結束后迅速崛起源于其發達的制造業,而工匠精神卻是其制造業崛起的法寶?!吨械氯罩肮そ尘瘛钡难葸M與啟示》將德國的工匠精神概括為“精致、專注、創新”[12]三個特點。《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一文認為,德國之所以能夠擁有工匠精神源于其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勞動觀念的轉變、手工業行會制度的長期存在與其技術的繁榮有很大的關系。此外,還有學者認為,德國的工匠精神與其嚴謹的民族性格、雙元制的教育體系與嚴格的企業要求之間不無聯系。
在日本,將工匠精神稱之為職人文化。對日本職人文化的研究同樣也是多集中于內涵特征及對其原因的探析?!对囌摦敶袊肮そ尘瘛奔捌渑嘤窂健穼⑷毡韭毴宋幕木窀爬椋骸熬礃I、認真、負責、追求極致品質?!盵13]《轉向背后:對德日兩國“工匠精神”的文化審視及借鑒》一文對日本的職人文化做了社會學角度的分析。他認為:日本的職人文化除了受到日本神道教(強調人性相通)等宗教因素的影響之外,與日本公正的評價機制和法律監管、良好的社會氛圍、社會輿論的導向等都不無關系。
2.對其他國家工匠精神的研究
除對德國和日本的介紹之外,還有涉及別國工匠精神介紹的相關研究,如《為什么研究丹麥——丹麥工匠精神鑄造的那些全球領先者》介紹了丹麥的工匠精神,《美國:“笨人”建立的工匠國家》則介紹了美國所具有的工匠精神,其他還有諸如瑞士等國的工匠精神介紹,但大都停留在簡單的介紹層面,并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論述。
(五)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
關于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人員大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論述。宏觀層面主要包括政府和社會兩個主體,微觀層面是指職業院校這個主體。
宏觀層面上,研究者認為:應該通過政府和社會兩個層面建立起相應的工匠制度與工匠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支撐起工匠精神。在政府層面,研究者認為政府首先應該加強頂層設計,加大輿論導向,促使社會形成尊重工匠、認同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其次,政府還應該完善機制和政策,切實提高工匠的待遇。《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一文以美國一名高職生選擇進入職業院校的例子說明提高工匠待遇的重要性。社會層面上,研究者認為,應該促使多方參與,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工匠的社會認同感。尤其是社會媒體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多多開展他們能夠加入的活動。
在微觀層面上,研究者認為,高職院校應該更多地為社會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因此有許多研究人員對于高職院校應該采取的策略做了論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研究人員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業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特別是有學者提到:“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引導學生具有欣賞美,追求美的個性品質?!盵14]其次,研究者應該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專業教育當中,結合各專業特點,將工匠精神滲透其中。尤其《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途徑》一文提到: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傳授完整的產業鏈知識與技藝”,[15]以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同感。再次,研究者認為應該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實訓實習結合,以使學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這一精神的實質與價值?!丁爸袊圃臁币曈蛳屡囵B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探析》一文認為,在具體的實施方法上,主要有“企業文化熏陶學生、質量優秀獎勉勵學生、打通上升渠道激勵學生”[16]三種方法,并指出實施小班化教學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最后,有許多研究者注意到了校園文化的創建對于工匠精神的培育的積極作用?!陡呗毥逃信囵B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提出:校園文化的熏陶是弘揚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耙赃@樣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能夠“使工匠精神得到進一步的傳播與弘揚”。[17]
此外,還有學者從其他角度對高職院校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途徑做了相關論述。如《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教育教學研究》中提到,我們應該“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一批教師”。[18]《工匠精神的理性認識與培育傳承》認為,高職院校應該嘗試對招生制度與人才培養模式做出相應的改革,以培養學生的研發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痘诂F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則從現代學徒制的角度,思考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六)關于工匠精神與具體行業領域相結合的研究
近兩年來,對于工匠精神的研究非常多。不僅學界以研究的角度去認識工匠精神,社會各界更是十分關注工匠精神。社會各行各業現在都在強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而且發表文章以呼吁行業樹立工匠精神。涉及的行業主要有:包裝行業、吊頂行業、黨校工作、數控機床、影視劇制作、眼鏡行業、輔導員團隊建設等一系列行業。《工匠精神與物業管理》一文強調物業管理行業急需工匠精神。《檢察職業與工匠精神》一文強調檢察職業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凡此種種,不盡詳述。從這些文獻中,我們不難發現:對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存在有表淺化現象。無可否認,社會上各行各業都需要工匠精神,但是從相關研究來看,有些研究過于表淺化,并沒有對工匠精神進行深入探討。
三、當前工匠精神研究的問題與展望
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對于工匠精神的認識還不深刻,有些研究過于粗淺化,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理論研究多,實證調研少
從文獻整理分析的結果來看,研究人員大都是對工具精神的內涵特征、培育途徑等方面進行理論性的探討。我們并不否認理論探討的價值,沒有理論上的探討,實踐當中也無從下手。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略實證調研的重要性。至少在高職院校的培育途徑方面,我們應該對高職院校及其學生的特性進行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夠有更有效的對策建議。然后從目前收集到的資料來看,實證調研的數量很少,只有零星幾篇而已?!陡呗氃盒W生工匠精神涵育——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一文也只是對高職學生的現狀進行了簡單的了解,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們認為,至少在高職院校對策建議層面應該多一些實證調研,能夠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便于操作實施的建議。
(二)國外內容介紹多,背后原因探析少
對國外工匠精神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國外工匠精神的研究,我們不僅要做到知其然,還要做到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去探尋其背后的原因,這樣才能夠做到有效借鑒。但是就目前掌握的文獻來看,我國學者對國外的研究較少,且以介紹性的內容居多,很少涉及國外工匠精神背后的原因以及經驗借鑒。為此,在今后的研究當中,應該更多地探尋現象背后的原因,做到知其所以然。
(三)培育對策探討多,研究成果實際影響小
對于高職院校應該采取何種措施加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樣化的策略。尤其2017年以來,許多的文章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相應的探討。然而這些措施對于高職院校的實際影響卻十分小,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這確實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因此,在如何將對策應用到實際當中去的問題上,研究人員任重而道遠,今后還必須在實踐層面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探索。
因此我們認為,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首先應該更多地進行實證調研,了解當前社會工匠精神的真正狀況以及高職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現狀,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結合。其次通過對古今中外的工匠精神及其背后的原因、實施途徑等進行研究并借鑒其中的有益之處。最后從各職業院校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相應的建議,增強對策的實際影響。唯此,工匠精神才能真正地在我國落地。
【參考文獻】
[1]李克強.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6.
[2]王邇松.工匠精神[J].中華手工,2007(4):133.
[3]曾偉.學日本式管理,最難在“工匠精神”[N].東莞日報,2010-10-25(C02).
[4]張昭陽.東北振興尤其需要“工匠精神”[N].吉林日報,2016-03-29(004).
[5]査國碩.工匠精神的現代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6(7):72—75.
[6]王壽斌.工匠精神的理性認知與培育傳承[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1—5.
[7][8]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6):6—10.
[9]楊紅荃,蘇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7—32.
[10]王壽斌.工匠精神的理性認知與培育傳承[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1—5.
[11]李夢卿,楊秋月.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1—26.
[12]李德富,廖益.中德日之“工匠精神”的演進與啟示[J].中國高校科技,2016(7):46—48.
[13]胡建雄.試論當代中國“工匠精神”及其培育路徑[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6(2):45—48.
[14]劉文濤.論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4—17.
[15]孔寶根.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途徑[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53—56.
[16]王新宇.“中國制造”視域下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6(2):14—17.
[17]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66—69.
[18]徐偉.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教育教學研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63—65+78.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Craftsman Spirit in China
YANG Li, CHEN Huan-zhang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n literatures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the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related introduction mainly focus on reasons of connotation, artisan spirit of Chinas current social analysis, lack of spirit cultivation craftsman artisan spirit necessity, foreign artisan spirit and the specific ways of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main points,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think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next research.
【Key words】craftsman spirit; research review; research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