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瑗
【摘要】政府審計擔負的是對全民財產的審計責任。然而本應獨立權威的政府審計,卻因各種原因在實踐中存在著嚴重的效率問題。本文探討了影響政府審計效率的因素,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政府審計;效率;影響;改進
政府審計是指政府審計機關對會計賬目,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行為進行獨立檢查,其實質是對受托經濟責任履行結果進行獨立的監督。我國政府審計包括中央、地方以及行政單位預決算審計。政府審計的目的,一方面是監督國家財政預算資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另一方面是對財政決算情況作出客觀的鑒定與公證,為財政管理提供改進措施,并揭露違法行為。
一、我國政府審計現狀
我國政府審計機關是行政型審計機關。我國的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相比,具有審計范圍上的廣泛性和審計監督的強制性: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相比,其審計目標更偏重于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取證權限更高,處理方式除傳統發布審計報告外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審計意見。
除了審計署是直接對國務院負責并報告工作外,我國的地方各級審計機關都處于審計署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的雙重領導下。尤其是地方各級審計機關的財政預算,更是直接和當地政府緊密相連。在這種情況下,地方審計‘機關對部分政府單位、國營企業、與高官關系密切的民營企業出具的審計報告,其公允性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即使是審計署,它的行政地位也與其他中央機關部門相當,在進行審計取證與調查的過程中,無法充分發揮其獨立性。
二、我國政府審計效率影響因素及改進分析
(一)我國政府審計效率低下的因素
首先是主體與客體關系方面因素。根據法律規定,我國審計機關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負責并報告工作。根據政府審計的主體和客體描述,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審計工作條件特別是經費方面都受到政府的控制。在這樣的審計體制下,審計效率特別是審計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其次是主觀方面因素。首先,在政府審計人員方面,數量上表現為審計人員少,與相應的審計任務不對稱,造成審計效率的低下。再次是客觀方面因素,這一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一般說來,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健全、完善且執行狀況良好,意味著其發生錯弊的可能性就小,因而政府審計可以采用抽樣審計且抽樣規模可適當小些,這對政府審計效率的提高存在著重要的影響。其二是法律因素,主要表現在相關法規的完善性及強制性上。現行的審計法律法規并不健全,當對相關的審計問題決定處理時或審計依據認定不準時,無相關的規范作為處理依據,導致引用的法規不規范,就會延誤時問,給審計人員帶來一定的麻煩,進而影響到審計工作的效率。
(二)改革我國現行審計體制
審計屬于上層建筑,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基礎。我國現階段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有經濟發展構建強大的物質基礎,才能為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與寬松的社會環境。現行國家審計的行政型體制應過渡到立法型體制,將國家審計機關設在本級人大并接受其領導。審計與財政管理是相互作用的過程。
因此,我國應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將財政預算的編制與執行分離,加強預算管理的科學性,預算執行的強制力,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擴大政府采購的范圍與規模,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強化財政自身管理和控制機制,使審計可以在更高層次發揮監督作用。在目前的情況下,國家審計體制改革應持穩健政策,合理的設定改革目標,采取漸進改良的策略,對我國現行行政型審計體制進行完善、充實、改進和提高,改造其不合理的、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若干環節和部位。審計工作的重點與要求隨著黨和政府工作重點的轉移不斷變化,但審計人員力量、技術手段、相關部門的配合卻沒有相應跟進,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審計風險,進一步加大了期望差。
(三)提高政府審計人員素質
首先,要增加政府審計人員的數量。在審計業務不斷加重的情形下,我國的政府審計必須要在數量上擁有一支與之相對應的審計隊伍。合理的安排審計工作,避免讓審計人員在極度疲勞的狀態下工作,從而降低了審計效率。其次,在審計人員質量上,應該從如下方面去提高:一是明確規定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所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提高審計人員進入國家審計機關的門檻,杜絕因關系、人情進入審計機關的情形;二是多引進復合型人才,或者引進相關專業人才,構建復合型審計隊伍。
(四)適當縮小政府審計工作范圍
縮小政府審計工作范圍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各國政府審計的實踐表明,政府審計的主要范圍是政府部門以及由政府撥款的事業單位,盡管一些國家立法規定可以對國有公營企業進行審計,但實際上這些國有公營企業為了籌資和對外往來,仍要由民問審計組織對其進行審計。因此,政府審計的范圍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要有計劃地把審計重點放在具有決策權的政府部門,以增強對權力機關的制約。
(五)改進審計手段與方法
審計機構在實踐中可大力引進和推廣先進的審計思想與方法,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新的審計方式和方法,提高審計機關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改進現有的審計技術方法,增加審計工作的技術含量,以求在不增加或不大幅度增加人力、財、物的投入的情況下,較大幅度地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同時審計機關要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不斷使其獲得現代管理、現代審計的新知識,也會增強審計能力和提高審計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宏輝、賈生華.信息獲取、效率替代與董事會職能的改進[J].中國工業經濟,2002(2)
[2]龔玉池.公司績效與管理層變更[J].經濟研究,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