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星
【摘要】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的相互關系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實證表明,作為公司治理手段之一的薪酬激勵機制,其機會主義行為效應往往超過利益趨同效應。這種效應是如何起作用,高管如何選擇盈余管理手段等問題相繼得到廣泛研究。然而最初研究結論卻并不一致.這種現象在后續研究中通過放松公司性質、盈余管理同質性假設而得到有效解決。隨后學者們開始關注高管在不同情形下盈余管理的偏好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如今新制度背景下,高管盈余管理行為還有進一步的研究空間。
【關鍵詞】高管薪酬;盈余管理;薪酬激勵
一、概述
薪酬激勵是現代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其治理效果一直備受關注。一方面,有效的薪酬激勵能帶來利益趨同效應;另一方面,管理者出于自利很可能利用權力實施盈余管理以增加報酬水平,產生機會主義行為效應。實證表明后者往往超過前者。Warts和Zimmerman(1978)最早指出紅利計劃是企業盈余管理的三大動機之一。由動機出發,學者們更多關注薪酬激勵對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及盈余管理方式。隨著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在區分公司性質、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基礎上進行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的研究逐漸解釋了早期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更有學者開始關注高管在不同情形下進行盈余管理的偏好,取得了一些成果。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薪酬治理的業績考核制度背景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改革核心仍是基于績效的薪酬結構。該制度環境下,運用理論工具探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勵與盈余管理行為關系,能夠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理論指引和決策參考。
二、文獻梳理
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Watts和Zimmerman(1978)最早指出紅利計劃是企業盈余管理的三大動機之一。管理層通過會計政策選擇使自身利益最大化。Healy(1985)證實公司高管會根據獎金計劃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盈余管理以使個人薪酬最大化。Bergstmsser等(2006)發現,當CEO未來薪酬與所持公司股份與期權緊密關聯時,他們更可能通過操控性應計利潤來進行盈余管理。這體現了高管薪酬計劃由最初以經營利潤為主到基于股票與期權的激勵機制的轉變。Cheng等(2005)研究發現,高管財富對短期殷價具有敏感性;高管將利用自身所有的會計自由裁量權進行盈余管理以提升未來殷價。在我國,陳千里(2008)對我國國有控殷上市公司的研究發現,過高的股權激勵將導致內部人操縱盈余、侵占國有資產、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權益的不良后果,影響市場監管措施的有效性。管建強等(2012)利用修正Jones模型研究發現,董事會規模與盈余管理呈倒U型關系,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盈余管理正相關。
基于業績的薪酬機制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另一些學者的結論截然相反。Dechow等(1995)、Efiekson等(2006)都并未發現高管薪酬激勵與盈余管理存在聯系的一致證據。我國也有此類似的反差現象。究其原因,路軍偉等(2015)指出可能由于兩個假設:公司性質的同質化和盈余管理的同質化。國內學者也同樣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逐漸放松上述假設。唐洋等(2012)在對股權性質進行區分后發現,國有企業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但民營企業不顯著。張娟(2014)將盈余管理劃分為機會主義型和信息驅動型,發現薪酬激勵能夠顯著抑制機會主義型盈余管理,而對信息驅動型盈余管理無顯著影響。
三、結論與啟示
(一)早期研究結果不一致源于公司性質同質化與盈余管理同質化
由于我國實行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同股權性質的公司尤為普遍,因此第一方面對我國國內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的研究尤為重要,是必須所要考慮的前提假設。第二方面,高管對盈余管理的方式是可以進行選擇的,那么高管是否會存在偏好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然而目前對此方面的研究甚少。如果高管確實存在偏好,它是怎樣形成、受到何種條件制約,這也是需要回答的問題,可以為我國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
(2)目前,甚少有學者從宏觀層面的制度因素出發審視薪酬制度的效益
繼2014年8月習近平指小要逐步規范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秩序,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以來,2015年1月《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實施,各地方政府也先后出臺相應管理措施。制度因素的變化要求我們進行角度轉換。
(3)現有研究普遍都是基于機會主義的高管盈余管理行為研究
隨著現代行為經濟學與薪酬理論的交織發展,一些學者開始關注高管的心理因素。如羅宏等(2016)實證研究了攀比的心理特征對高管薪酬契約的影響,并發現當高管薪酬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高管薪酬中位數時,差距越大,高管進行薪酬攀比的動機越大,其在未來盈余管理操縱薪酬的程度增加。這給今后研究擴寬了思路,高管進行盈余管理的心理因素可能還有為獲取尊重或社會地位。這種從個體微觀層面對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行為的研究具有創新性。
參考文獻:
[1]陳千里.股權激勵、盈余操縱與國有股減持[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149—155
[2]管建強,王紅領.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治理結構對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分析[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2(01):68—75
[3]路軍偉,韓菲,石昕.高管薪酬激勵、管理層持股與盈余管理偏好——基于對盈余管理方式的全景式考察[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11):89—103
[4]唐洋,郭靜潔.政府控制、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100—105
[5]張娟,黃志忠.盈余管理異質性、公司治理和高管薪酬——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14(09):79—90
[6]羅宏,曾永良,宛玲羽.薪酬攀比、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操縱[J].南開管理評論,2016(02):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