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睿
【摘要】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會為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據相關數據預測,在2040年,我國將出現經濟壓力高峰值。本文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中國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經濟壓力進行總結,并從以經濟手段為主,以人口手段為輔、大力發展老齡化產業、對老年人力資源進行適當開發三方面,論述了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的調控分析。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生育政策
前言
作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上半葉我國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也是近年來國內學界圍繞人口老齡化開展了大量研究的原因所在,而為了較好迎接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正是本文圍繞中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及其調控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經濟壓力
使用國際權威機構發布的《中國及世界各國2011~2050年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統計與預測數據》,同時結合AECI指數和人口模擬方法,本文總結了如下中國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經濟壓力。
(一)2011到205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經濟壓力
國內學界曾圍繞“未富先老”開展了極為激烈的爭論,而結合AECI指數不難發現,我國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始終落后于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因此我國正面臨著典型的“未富先老”經濟發展壓力,而結合《中國及世界各國2011~2050年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統計與預測數據》不難發現,這種“未富先老”經濟發展壓力并不是中國專利,2017年中國1.7的AECl指數在世界500萬以上人口國家中位居第16位,但在經濟發展相近的國家中,我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卻處于前列,這一情況必須得到高度重視。結合數據分析,本文認為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相對較大,且仍處于上升狀態。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的高峰
結合我國已逐漸轉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狀以及近幾年的數據,本文認為我國2025年之前的老齡化經濟壓力將處于較為平穩狀態,而2025年一204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將持續在高位顯著增加,2040年我國將達到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的最高峰,2036—2045年我國將進入AECI指數最高時期,這說明該時期我國將連續承擔較大的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但結合現有數據不難發現,隨著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高峰的度過,2040年起我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將不斷緩和,但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仍將遠遠高于現階段。
(三)特殊情形下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壓力
上述預測建立中我國GDP增長速度仍維持現有水平的前提下,如果我國GDP增長速度大幅提升或明顯走低,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也將出現顯著變化。如未來我國GDP增長速度持續放緩,我國將面臨更大的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AECI指數將持續處于快速上升狀態,并同樣于2040年達到最高峰,但這次我國AECI指數將遠遠高于所有國家在相同經濟發展階段所能夠達到的水平,這對于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將帶來極為負面影響,經濟增長將與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陷入惡性循環:如未來我國GDP增長速度超出預期,204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峰值將大幅降低,AECI壓力指指數的持續上升也將延緩至2030年,但到時我國仍會承擔遠超現階段的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
二、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的調控分析
(一)以經濟手段為主。以人口手段為輔
站在宏觀角度來說,未來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經濟壓力大小與以下兩個基本因素有關,即經濟發展速度的快慢和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快慢。換句話說,想要實現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的有效緩解,需要從經濟和人口兩個層面出發。在經濟手段實施過程中,主要是提升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以此來提升對人口老齡化的應對能力。而在人口手段實施過程中,可通過計劃生育政策的改善等,實現未來老齡化水平的有效降低,使經濟壓力得到有效緩解。除此之外,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壓力的緩解,應該以經濟手段為主。從以往數據定量分析結果來看,經濟增長情況對未來經濟壓力的影響十分巨大。如果能夠提升經濟發展速度,老齡化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也就越小。相比之下,雖然計劃生育的改革可以緩鋸老齡化經濟壓力,但實際取得的效果遠低于經濟增長。
(二)大力發展老齡化產業
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社會對老年產品的需求量日益提升,這也提升了老齡市場的消費能力,從而刺激老齡產:業的快速發展。從現在來看,老齡產業屬于一項朝陽產業,各地區政府應做好制度和法律建設及完善工作,確保有效政策得以出臺,從而為老年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基礎,避免人口老齡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影響。例如,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我國養老產業的市場容量為4.1萬億,占GDP的6.44%,預計在2030年,有望突破22.3萬億,這對于我國整體經濟壓力可帶來巨大的緩解作用。
(三)對老年人力資源進行適當開發
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很容易導致實踐技能和工作經驗隨著人員退休而脫離生產領域,造成大量的人力資源流失。各地區政府應該對此方面提高重視程度,為不同年齡段的人口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另外,還可以設置一些老年人工作崗位,延長老年人真正退出市場的時間,在降低社會養老負擔的同時,推動各地區的經濟增長。除此之外,還可以對老年人的退休時問進行合理延長,以此來環節未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壓力。例如,在老年人退休過程中,政府可以退出彈性退休T作制度,允許老年人在一定時問范圍內自主選擇退休時間。截止到目前,我國已經將法定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這也是處于對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考慮,避免國家整體發展出現影響。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本世紀中國的發展道路中,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顯得至關重要,各級中央政府需要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經濟壓力以及調控途徑進行深入認識。我國屬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對比中,人口老齡化壓力十分突出。另外,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提升,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還未突顯出來,我國應對這一時期進行充分利用,為嚴峻挑戰做好應對準備。
參考文獻:
[1]姚金海.謝懋金.中國人口老齡化研究熱點及前沿演進——基于知識圖譜分析視角[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70—81
[2]李緒瑩.人口老齡化趨勢下老年人就業問題研究——日韓比較研究及啟示[J].勞動保障世界,2017(0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