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習群
【摘要】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經濟的快速持久性發展進程。文章主要分析了環境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以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經濟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業生產應該不斷地進行創新,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運用新的技術理念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產量增收,但是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農業生產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所以環境友好型的農業技術創新是時代的需要,它能夠帶動農業的經濟增長,也能夠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的發展。
1 環境友好型農業概述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大產業,也是基礎的產業,它給人們的生活提供基礎的實物,所以它的經濟價值占據國民生產總值的很大一部分,在農業的經濟發展中,影響其發展水平的因素有土地利用率,勞動就業率,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發展的結果,但是因為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變化很快,也給傳統的農業很大的沖擊,需要改變農業的生產和發展模式,才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環境友好型農業的觀點是從環境友好的內涵中演變而來的,是國家為了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給農業尋找到的一個發展方式。環境友好是指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要在不破壞環境為前提,發展遵循自然的規律,使用各種先進的技術發展農業,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最終達到人與自然以及經濟發展的三方面的和諧。而環境友好型的農業就是農業生產和發展要在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進行,任何農業生產活動都要遵循自然的規律,也應該在保護自然的生態平衡,最終利用先進的科技促進農業生產,節約成本的基礎上,保證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為此我國很重視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向國際上先進的農業技術學習,引進他們的生產模式,但是因為國內的環境以及技術人員有限,導致這些先進的技術不能夠在農村農業上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所以其經濟價值完不成任務,因此就成為現階段農業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所在,需要我們重視并解決問題。
2 環境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2.1技術創新活動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創新環境友好農業技術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開發新能源,找尋可替代可重復使用的資源,如風能、太陽能、海水發電等:二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如用農田土壤水分管理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用科學施肥的方法實現免土栽培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等:三是,優化農業產品的生產質量,如研究雜交水稻技術極大的提高了大米的生產產量。不同發展方向的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對農業經濟增長產生不同的影響,然而不同方向的技術實現難度也不一樣,因此,在具體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的科研開發過程中,應以實現最大化農業經濟增長效益為目的,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選擇最匹配的農業技術發展方向。就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進程而言,其具體可分為兩大階段:一是探究摸索階段;二是健全發展階段。對于前者來講,基于技術創新活動的初步起步與推行,尚可小范圍的進行試驗與實踐,可能不會對農業經濟帶來顯著的影響作用,但是技術經過不斷改進與完善,逐漸實現了由實踐向生產力的轉變與技術的大面積普及與應用,進而也就大幅提升了農業經濟增長的速度,最終推動了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進程。
2.2技術推廣水平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創新技術成果順利轉化為農業經濟增長的關鍵在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其推廣力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成正比的。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的推廣效果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于技術自身的不成熟而導致難以規模化推廣和使用:二是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推廣宣傳力度不夠,導致新型的技術沒有應用于實際的生活生產中。因此,除了在技術上尋找突破之外,對現存的推廣體制進行革新,加強對環境友好技術創新的支持和宣傳力度,能夠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正向發展。目前,我國具體的推廣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以政府為主體單位的農業體系的推廣,比如農技站、土肥站、經營站等,這種推廣方式的優勢在于行政統一領導下的組織能力比較強,能夠形成規模化的推廣效果:二是商業性質的推廣,主要是指通過農產品的市場交易來達到推廣的目的:三是幫扶性質的推廣,主要是通過為農民提供針對性的幫助與服務,以達到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經濟增長的目的。
2.3技術創新與推廣水平在經濟增長中的綜合影響
事實上,技術創新活動與技術推廣水平兩大因素對農業經濟的共同影響機制同樣不可小覷,二者緊密聯系又相輔相成。在環境友好技術創新活動大面積推廣與應用的基礎上,使得創新技術的推廣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進而又反作用于技術創新活動的研發和實踐,最終使二者呈現出均衡發展的態勢,從而共同推進農業經濟與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進程。
3 促進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的建議
3.1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環境友好型的農業技術研發主要是在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經濟的帶動下,農村應該為農業技術的研發積極的擴寬渠道,雖然會面臨各種問題,但是只要努力進行改善,那么就一定能夠保證農業技術的創新。農業技術的資金研發不足,科技人才短缺等需要政府的扶持,增加對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的資金的支持,培養科研人員,制定科研訓劃。并且制定獎勵政策,對人才的貢獻進行獎勵,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參與到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工作中,并且為知識產權做好立法,保護人才的知識產權。
3.2加快科技成果轉變
農業技術創新能夠有效推動農業經濟的增長,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科技成果的轉變,使其能夠快速轉變為農業生產力。在農業技術研究體系基礎上,建立農業技術的推廣制度,保證研發的農業技術,能夠在農村實施廣泛,并且做好對農民的培訓、技術指導、后續的技術知識的培養等,保證農民的農業技術水平有所提高。為加快科技成果轉變,應處理好科學技術研發方與技術使用方法的關系,調整好技術研發單位與農業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健全農業合作機制,加快科學技術成果的轉變,使農業發展中各部門能夠均衡發展,降低發展風險,促進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發展與創新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的基本理念,將該理念運用到農業生產技術與農業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政府做好宏觀調控工作,增加資金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變,構建技術推廣體系。
參考文獻:
[1]李鐵鏈,邵文娜.淺談農業技術創新在農業發展中現實意義[J].農業與技術,2017(22)
[2]杜鵬舉.我國農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16(11)
[3]于忠誠.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