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靜
【摘要】大量的文獻研究表明IPO企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為,IPO企業的盈余管理方式不再僅僅局限于應計項目盈余管理方式,很多IPO企業開始采用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方式,有的IPO企業會同時采用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兩種方式進行.本文通過整理關于IPO企業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獻,分析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下的經濟后果,文獻研究表明.在企業上市當期兩種盈余管理方式都有提高企業的盈余水平,幫助企業達到上市目的,提高股票發行價的經濟后果,在上市以后期間.應計項目盈余管理主要會對公司的短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則會影響公司的長期業績。
【關鍵詞】應計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經濟后果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大量的企業爭相上市發行股票,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我國的證券市場受政府的嚴格監管,要想獲得上市資格,要滿足市盈率達標、獲得標準審計意見等硬性條件,這就給了IPO企業管理層強烈的盈余管理動機,Loughran and Ritter(1995)研究表明IPO企業有強烈的動機進行財務包裝。隨著資本市場監管機制的不斷完善,IPO企業進行應計項目盈余管理的操縱成本和審計風險不斷提高,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方式應運而生。本文旨在回顧現有文獻中對IPO企業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現狀,分析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對企業上市當期和上市以后期間產生的經濟后果。
二、文獻回顧
(一)IPO企業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現狀
西方國家由于資本市場起步得比較早,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對盈余管理進行研究,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對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廣度和深度都要優于我國,但是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對于首次在公開市場上發行新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研究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1.IPO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研究
郭金鳳、白銀卉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當IPO企業處于非管制性行業時,由于受到的監管力度較小,基于成本效益原則,更加傾向于選擇成本較小的應計盈余管理方式。Clarkson等(1992)發現的經驗數據表明盈余的預測信息往往被投資者看做是公司價值大小的信號傳遞,好的盈余預測信息會引起市場的正面反應。Fields,LysandVin-cent(2001)認為IPO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管理層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之內利用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為了粉飾對外的財務報告而實施的操縱企業的可操作應計利潤的行為。
2.IPO企業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研究
蔡春、李明等(2013)在其《約束條件、IPO盈余管理方式與公司業績》一文中研究發現當約束條件不同時,IPO企業會在使自己價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選擇成本和風險較小的盈余管理方式。祁懷錦、黃有為等研究發現IPO公司在IPO事件中會同時涉及到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活動,而且提出在IPO當年會主要采用應計項目盈余管理,而在IPO之后的一年會出現比較顯著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
自從美國的SOX法案在2002年頒布以來,管理層紛紛從應計盈余管理行為轉向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基于此,許多學者開始探討怎樣可以抑制企業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行為,劉啟亮等(201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企業高效的內部控制可能無助于降低企業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行為。Roychowdhury首次證明了上市公司不僅可以采取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同時也會使用真實活動盈余管理。
(二)IPO企業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下的經濟后果研究
IPO企業的盈余管理方式有兩種: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應計項目盈余管理主要采用會計方法,利用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之內,通過職業判斷進行,對企業的現金流不會產生任何的影響,但是容易監管機構察覺,審計風險比較大;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是通過實際改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進行的盈余管理,采用的主要是非會計方法,通過規劃交易,會改變企業的現金流,監管機構不易發現,審計風險小。
1.IPO企業應計項目盈余管理的經濟后果研究
(1)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對企業上市的影響
楊丹(2004)認為由于我國的證券市場受政府管制嚴重,在資本市場上取得公開發行新股上市的資格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企業通過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的會計盈余以及市盈率水平,為企業取得IPO許可證形成強大的競爭力,他認為IPO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活動可以幫助企業獲得在公開市場上上市的寶貴的“殼資源”。Teoh et al(1998)認為應計項目盈余管理會給投資者形成較高的股價預期,提高股票的發行價,股票發行價的提高會降低IPO對盈余水平和控制權的稀釋。Loughran and Ritter(1995)認為IPO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活動可以使企業達到三年連續盈利、獲得標準審計意見等約束條件,幫助企業上市,提高企業聲譽。
(2)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對企業上市以后期間財務業績的影響
卞振華(2015)認為一般情況下,IPO企業的管理層擁有企業財務信息的絕對優勢,會選擇利用自己的職業判斷,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財務報表粉飾。Tech,Welch and Wong(1998)研究發現很多IPO公司為了上市進行了向上的應計盈余管理,這些公司在因為應計項目的倒轉而在隨后報告了較低的收益,從而導致了較差的股票報酬業績。
2.IPO企業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經濟后果研究
(1)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企業上市的影響
和輝(2012)認為IPO企業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相對于應計項目盈余管理能夠降低企業上市時進行盈余管理操作的監管成本和審計風險,更加有利于IPO企業獲得標準審計意見,成功上市,擴大企業的社會聲譽。卞振華(2015)認為IPO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相較于應計項目盈余管理活動更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股票發行價格,并且,他指出當企業所得稅率較高時,采用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更叫有利于提升企業上市當期的經濟效益。
(2)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對企業財務業績的影響
卞振華(2015)認為真實盈余管理和應計盈余管理之間是可以相互代替的,當國家的法律約束水平和審計制度不斷地提高和完善時,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和審計風險就會增加,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空間就會縮小。Mizik and Jacobson(2008)認為相比應計項目盈余管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由于不會導致會計利潤和經營活動現金流之間產生較大差異,從而更隱蔽;但其經濟后果也更嚴重,因為它往往會增加企業的交易成本從而導致企業現金流減少,損害企業價值,這種觀點認為從現金流的角度,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會對企業上市后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